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想念***德國Berchtesgaden鹽洞之旅與鹽洞豬腳大餐
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古騰堡的學徒--1987年單本古騰堡舊約聖經拍賣價,高達5400美金,天啊,令人咋舌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在某個時機點,必須完成的任務。等待功課完成了,任務結束了,生命作業就交差也完結。我的人生要讀很多很多的書,自書中領略不同的人生,自己無從經驗的人生,只能像在半空中俯瞰別人一般,從書裡的故事經歷虛擬的精彩與變化,品嘗別人的酸甜苦辣,然後,會覺得自己非常非常渺小與平凡,無足輕重的自己,只是世界上一個不起眼的小小生靈,因為,歷史上再偉大的人物,再了不起的豐功偉業,最終都消逝在時間的洪流裡,大人物一樣灰飛煙滅,稱不上小人物的我,說真的一點也不足惜,只是個當下存在,潛藏著生活,直到生命的盡頭,就因為如此,要時時告誡自己,不要貪求。
用心閱讀了【古騰堡的學徒】一書,是美國作家艾禮思.克莉絲蒂的作品,深深為作者的考證功力所折服,與其說它是本小說,不如稱作為史實依據的推演故事,據歷史資料顯示,歐洲活字版印刷術的發明家--古騰堡,是15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美茵茲選侯國的一名冶金匠,最早洞悉活字版印刷術的錢景,矢志研究製作金屬活字版的技術,終於耗費了5.6年的時間與畢生財產,在1454年完成古騰堡聖經的印刷,高達1286頁,共180本的印刷體聖經大功告成。
原本以為歷史小說相當枯燥乏味,沒想到這個故事精采到讓人欲罷不能,歷史上的古騰堡因成就而偉大,故事裡描寫的,卻是個脾氣火爆固執、深不可測、唯利是圖的老傢伙,他想要成就印刷版聖經的遠大志向,謀財暴利無疑的是驅使他向前行的主要動力,為此,在15世紀那個教會勢力唯我獨尊,只有手抄本聖經才是不褻瀆上帝的時代,古騰堡千方百計、躲躲藏藏的,在暗巷裡,拚了命似的利用工匠、籌措資金,想方設法研究可以經過千錘百鍊的金屬活字,憑著堅韌的毅力,最後終於獲得成功的經歷,實在讓人敬佩。
整過金屬活字的冶煉過程,那些金匠徒弟的耐力真是難以想像,努力決心是必然,成功絕非偶然。
而他最倚重的學徒--彼得.薛佛,由專業的手抄員變成金屬雕版字體的專家,如果故事內容屬實,那麼現今遺留下來的48部古騰堡聖經,也算是他的傑作。還是德國法斯特出版社的最早創立者,此外,最早大量印製贖罪券的古騰堡,終究不可避免的引爆天主教世界的大海嘯,1517年,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就在日耳曼地區的威丁堡發生了,這算是古騰堡的另一不可預期的影響嗎?打破了千年來天主教會定於一尊的權威。
早在西元1468年作古的古騰堡,如果地下有知,是否會自墓穴裡跳出來反駁,這不是他的錯?
該慶幸,負負得正,贖罪券的錯誤,宗教世界解放了。
用心閱讀了【古騰堡的學徒】一書,是美國作家艾禮思.克莉絲蒂的作品,深深為作者的考證功力所折服,與其說它是本小說,不如稱作為史實依據的推演故事,據歷史資料顯示,歐洲活字版印刷術的發明家--古騰堡,是15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美茵茲選侯國的一名冶金匠,最早洞悉活字版印刷術的錢景,矢志研究製作金屬活字版的技術,終於耗費了5.6年的時間與畢生財產,在1454年完成古騰堡聖經的印刷,高達1286頁,共180本的印刷體聖經大功告成。
原本以為歷史小說相當枯燥乏味,沒想到這個故事精采到讓人欲罷不能,歷史上的古騰堡因成就而偉大,故事裡描寫的,卻是個脾氣火爆固執、深不可測、唯利是圖的老傢伙,他想要成就印刷版聖經的遠大志向,謀財暴利無疑的是驅使他向前行的主要動力,為此,在15世紀那個教會勢力唯我獨尊,只有手抄本聖經才是不褻瀆上帝的時代,古騰堡千方百計、躲躲藏藏的,在暗巷裡,拚了命似的利用工匠、籌措資金,想方設法研究可以經過千錘百鍊的金屬活字,憑著堅韌的毅力,最後終於獲得成功的經歷,實在讓人敬佩。
整過金屬活字的冶煉過程,那些金匠徒弟的耐力真是難以想像,努力決心是必然,成功絕非偶然。
而他最倚重的學徒--彼得.薛佛,由專業的手抄員變成金屬雕版字體的專家,如果故事內容屬實,那麼現今遺留下來的48部古騰堡聖經,也算是他的傑作。還是德國法斯特出版社的最早創立者,此外,最早大量印製贖罪券的古騰堡,終究不可避免的引爆天主教世界的大海嘯,1517年,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就在日耳曼地區的威丁堡發生了,這算是古騰堡的另一不可預期的影響嗎?打破了千年來天主教會定於一尊的權威。
早在西元1468年作古的古騰堡,如果地下有知,是否會自墓穴裡跳出來反駁,這不是他的錯?
該慶幸,負負得正,贖罪券的錯誤,宗教世界解放了。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生命友誼在時間中演化的故事
習慣一旦養成,有點難以改變。經年累月的閱讀習慣,是神的恩賜。自書中感受到的喜怒哀樂,感性與意念的起落,如人飲水。讀著讀著,時間在靜默中流逝,年歲在無聲息中增長。
一年前在台灣出版的【那不勒斯故事】,以二戰後蕭條的義大利城鎮為背景,一個印象中充斥著義大利歷史傳統的老城市,戰後破敗的經濟下,亟欲展翅振興的城鎮,街坊鄰里生活著一群關係網絡綿密的人們,家族間的愛恨情仇,自小一起成長的朋友,摯友知己般相知相惜,又彼此猜忌妒恨,情感關係始終離離合合。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的故事以機敏聰慧的莉拉和努力不懈的艾琳娜之間的友誼為主軸,她們自純真講義氣的死黨關係開始,時而親密、緊張又疏離的維持了60多年的情誼,莉拉任性的選擇富裕多金的婚姻,終究擋不住執迷的出軌愛戀,導致婚姻失敗。她的人生一度跌入谷底,歷經坎坷的生活試煉,經濟困頓再重新爬到事業高峰。成為街坊城裡呼風喚雨的有力人士,專門為關係脈絡裡的人們,排憂解難,只是,小女兒的神奇失蹤,帶來致命的一擊,為她的後半生埋下不幸的因子。
才情洋溢的艾琳娜,生活在貧困中,苦苦追趕莉拉的腳步,奮力讀書,力爭上游,幸運的得到師長的襄助,一路在艱困中過關斬將,終於完成大學學業,成為小城裡極少數的高級知識分子,是家人引以為傲的女兒,也是暢銷書作家。擁有學者世家的婚姻,兩個伶俐的女兒,在人生無比順遂之際,卻無法忘懷青春時期的單戀情人,居然拋下令人稱羨婚姻,選擇一場浪蕩不羈的愛情,在擺盪又任性的愛情關係中臣服,終究落得遍體麟傷的收場…
一年左右的時間,斐德蘭的四部曲全數在台灣出版,從第一部--你是我聰明出色的好友,第二部--新身分新命運,第三部--逃離與留下,第四部--消失的孩子,一本接一本上市,故事中的角色,自童年的關係網絡,幾乎無斷線的延伸至青壯年,愛恨分明、分分合合的男女關係,比纏繞的線團更加糾結不清,家族間的仇視與矛盾,更不在話下。人際脈絡與事業發展息息相關,也與那不勒斯的城市變遷緊密連結。對二戰後,義大利政壇上的合縱連橫等演進,多有著墨,足以作為戰後義大利政治發展與社會變動的真實見證;然而,如此錯綜複雜的故事,讓人眼花撩亂,也令人費解;為何信奉正統天主教的義大利人,對於婚姻的態度,就像兒戲般的任性自為,天主教信仰的國度,是否因為沒有離婚一詞,只能無所忌諱的接受與包容婚外情的狀態,就像故事中所描寫的,人際間的情愛關係,複雜又重疊、糾葛又起伏,讓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難道這就是開放社會的自由與情感解放嗎?說真的,實在無法苟同。
一年前在台灣出版的【那不勒斯故事】,以二戰後蕭條的義大利城鎮為背景,一個印象中充斥著義大利歷史傳統的老城市,戰後破敗的經濟下,亟欲展翅振興的城鎮,街坊鄰里生活著一群關係網絡綿密的人們,家族間的愛恨情仇,自小一起成長的朋友,摯友知己般相知相惜,又彼此猜忌妒恨,情感關係始終離離合合。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的故事以機敏聰慧的莉拉和努力不懈的艾琳娜之間的友誼為主軸,她們自純真講義氣的死黨關係開始,時而親密、緊張又疏離的維持了60多年的情誼,莉拉任性的選擇富裕多金的婚姻,終究擋不住執迷的出軌愛戀,導致婚姻失敗。她的人生一度跌入谷底,歷經坎坷的生活試煉,經濟困頓再重新爬到事業高峰。成為街坊城裡呼風喚雨的有力人士,專門為關係脈絡裡的人們,排憂解難,只是,小女兒的神奇失蹤,帶來致命的一擊,為她的後半生埋下不幸的因子。
才情洋溢的艾琳娜,生活在貧困中,苦苦追趕莉拉的腳步,奮力讀書,力爭上游,幸運的得到師長的襄助,一路在艱困中過關斬將,終於完成大學學業,成為小城裡極少數的高級知識分子,是家人引以為傲的女兒,也是暢銷書作家。擁有學者世家的婚姻,兩個伶俐的女兒,在人生無比順遂之際,卻無法忘懷青春時期的單戀情人,居然拋下令人稱羨婚姻,選擇一場浪蕩不羈的愛情,在擺盪又任性的愛情關係中臣服,終究落得遍體麟傷的收場…
一年左右的時間,斐德蘭的四部曲全數在台灣出版,從第一部--你是我聰明出色的好友,第二部--新身分新命運,第三部--逃離與留下,第四部--消失的孩子,一本接一本上市,故事中的角色,自童年的關係網絡,幾乎無斷線的延伸至青壯年,愛恨分明、分分合合的男女關係,比纏繞的線團更加糾結不清,家族間的仇視與矛盾,更不在話下。人際脈絡與事業發展息息相關,也與那不勒斯的城市變遷緊密連結。對二戰後,義大利政壇上的合縱連橫等演進,多有著墨,足以作為戰後義大利政治發展與社會變動的真實見證;然而,如此錯綜複雜的故事,讓人眼花撩亂,也令人費解;為何信奉正統天主教的義大利人,對於婚姻的態度,就像兒戲般的任性自為,天主教信仰的國度,是否因為沒有離婚一詞,只能無所忌諱的接受與包容婚外情的狀態,就像故事中所描寫的,人際間的情愛關係,複雜又重疊、糾葛又起伏,讓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難道這就是開放社會的自由與情感解放嗎?說真的,實在無法苟同。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冬日尋奇--薩爾斯堡,舊地重遊的新發現
冬日的米拉貝爾花園,只剩孤零零的主教宮殿依舊,灰濛濛的雕像,尊尊矗立在覆雪的庭園間,毫無光彩的黯然,沒有夏日奼紫嫣紅的繁花盛開,除了蕭瑟還是蕭瑟。同行的友人,覺得失落,直說米拉貝爾花園,浪得虛名,一點兒也不美,任由我再怎麼辯護,也無可挽回,可惜阿,只能請各位夏日重遊了,別忘了,電影-真善美-的美麗場景,就在眼前,孩子們穿梭嬉戲的綠叢隧道,只是在寒冬中,暫且凋零。 |
耳熟能詳的莫札特巧克力,正宗產品可是藍色銀色包裝的,老店就在主教宮教堂區附近不遠處,鄰近尚有一家貨色齊全的大超市,也是此行的新發現,他日再來的話,絕對不會誤以為是金紅色包裝的莫札特巧克力了,現在終於搞懂,也不算晚吧。 |
古堡中庭院落,雪中如畫 |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穆罕默德的花園---感性與理性的兩難考驗
歡欣鼓舞慶雙十的台灣,統獨爭議毫無意外的,又浮上檯面。燒草人的,放高空氣球的,耍槍舞劍的,為領三千件嗡嗡包,大動肝火、動手動腳的,好不熱鬧,無奇不有。老實說,很納悶台灣人熱愛排隊的好習慣,哪裡有免錢的,哪裡就人滿為患,為什麼政治人物跟生意人一樣,總愛搞這種噱頭,想要證明「天下就是有白吃的午餐」嗎?
台灣社會的多元,等同政治的分歧,所幸唯有擁有高度自由的國度,連混亂也變得難能可貴,無傷大雅。誠然是台灣人的自我安慰,卻是不爭的事實。
川普總統上台後的美國至上論調,終於引爆了美國塵封已久的極右派民族主義,挑戰美國建國以來,引以為傲的民族大熔爐傳統,是白人至上主義的甦醒?還是,起因於狂人總統對穆斯林的先天偏見?反正,族群的議題,都是現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難解習題,不燒者已,點著了就沒完沒了。
穆罕默德的花園--艾米‧沃德曼的小說首作,漫遊者出版。
他建構一個高度爭議的假想性故事,挑動美國人對族裔議題的敏感神經,怎麼說呢?故事的背景,直指911恐攻後的紐約,在雙子星大樓的廢墟上,嶄新的重建計畫醞釀中,紐約人在創傷恐懼後,開始收拾起喪親的悲慟,只想好好地為逝去的親人重建一座紀念花園…。當大家齊心協力擘劃未來的當下,一份被選上的建築藍圖,是如此完美的呈現,一座優美療癒人心的花園。卻【意料中】引爆了美國社會,仇恨穆斯林族裔的情結,不只是受難者的家屬無法接受,一座由穆斯林建築師所設計的911紀念堂,社會輿論媒體們也群起撻伐,甚至演變成可怕的暴力,對合法的美國穆斯林族裔,排山倒海而來的多面向霸凌,讓建築專業閃邊站,被挑撥的憤怒之海,淹沒了眾人的理智…。
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虛擬故事,告訴你我,當仇恨蒙蔽了人們的眼睛,任何悲劇都可能發生。歷史殷鑑不遠矣,1947年的印度,在趕走英國殖民的喜悅中,隨之而來的宗教紛爭,演變成為種族大屠殺,導致百萬人喪命,最終取得獨立的印度,也走向分裂。
穆罕默德‧可汗所設計的911紀念花園,這個充滿假設性與衝突性的議題,對於有著恐攻後遺症和喪親之痛的美國人而言,確實是個非比尋常的衝擊,是該把它當作傑出穆斯林所設計的完美建築,還是聯想成極端恐怖份子的伊斯蘭花園呢?確實兩難。
台灣社會的多元,等同政治的分歧,所幸唯有擁有高度自由的國度,連混亂也變得難能可貴,無傷大雅。誠然是台灣人的自我安慰,卻是不爭的事實。
川普總統上台後的美國至上論調,終於引爆了美國塵封已久的極右派民族主義,挑戰美國建國以來,引以為傲的民族大熔爐傳統,是白人至上主義的甦醒?還是,起因於狂人總統對穆斯林的先天偏見?反正,族群的議題,都是現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難解習題,不燒者已,點著了就沒完沒了。
穆罕默德的花園--艾米‧沃德曼的小說首作,漫遊者出版。
他建構一個高度爭議的假想性故事,挑動美國人對族裔議題的敏感神經,怎麼說呢?故事的背景,直指911恐攻後的紐約,在雙子星大樓的廢墟上,嶄新的重建計畫醞釀中,紐約人在創傷恐懼後,開始收拾起喪親的悲慟,只想好好地為逝去的親人重建一座紀念花園…。當大家齊心協力擘劃未來的當下,一份被選上的建築藍圖,是如此完美的呈現,一座優美療癒人心的花園。卻【意料中】引爆了美國社會,仇恨穆斯林族裔的情結,不只是受難者的家屬無法接受,一座由穆斯林建築師所設計的911紀念堂,社會輿論媒體們也群起撻伐,甚至演變成可怕的暴力,對合法的美國穆斯林族裔,排山倒海而來的多面向霸凌,讓建築專業閃邊站,被挑撥的憤怒之海,淹沒了眾人的理智…。
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虛擬故事,告訴你我,當仇恨蒙蔽了人們的眼睛,任何悲劇都可能發生。歷史殷鑑不遠矣,1947年的印度,在趕走英國殖民的喜悅中,隨之而來的宗教紛爭,演變成為種族大屠殺,導致百萬人喪命,最終取得獨立的印度,也走向分裂。
穆罕默德‧可汗所設計的911紀念花園,這個充滿假設性與衝突性的議題,對於有著恐攻後遺症和喪親之痛的美國人而言,確實是個非比尋常的衝擊,是該把它當作傑出穆斯林所設計的完美建築,還是聯想成極端恐怖份子的伊斯蘭花園呢?確實兩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