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讀侯文詠與謝哲青,作家的生命之歌

閱讀侯文詠的新書--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皇冠出版

原來放棄醫學博士的光環,與醫生高薪收入的侯文詠,成為作家才是他最稱職的角色,他是個知名的作家,十幾年來出版了不少的作品,慚愧的是,我卻鮮少真正閱讀完,一本他的作品,只是偶而在書店裡,迅速又簡略的的瀏覽,直到買下這本書....,才發現,侯文詠真的很會說故事,講起道理,更是直指人心,說理說到人的心坎裡。

一路順邃的白袍人生,在安寧病房照護的日子裡,有了轉折,作家最終聽從那個內在價值的召喚,棄醫從文,結果更是了不起,脫下白袍,不醫人命了,反而,藉著寫文章,醫治了更多人的心。

【放棄,其實比堅持下去更難】,很有感覺的一段話,就像大部分的人,再怎麼痛苦也很難捨棄, 那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愛情或婚姻,只因為對改變的未來更恐懼。

此時,我需要一個【切換心情的開關】,你呢?

生活苦悶的人,對生命價值有疑慮之人,缺乏生活目標的人,總是被情緒低潮淹沒的人,姑且,靜下心來讀讀這本書,或許會為迷途的你,點上一盞心燈,讓幽暗豁然開朗,對我而言是如此。

經常在電視節目上,看到名嘴謝哲青侃侃而談他的旅遊經歷,蠻訝異的發現,一般的導遊怎麼會有如此豐富的藝術史知識,好奇心的驅使下,讀了他的兩本旅遊札記

歐遊情書--因為太美,一定要說給你聽的風景】--圓神出版
【走在夢想的路上】--天下文化出版

同樣熱中旅行,我的旅行只能算是輕鬆度假式的旅行。蜻蜓點水般

謝哲青是用生命在旅行,用勞力換取旅行,在艱苦求學中旅行,再繼續工作當領隊旅行。
相形之下,我的旅行感受,只是純欣賞和喜歡的輕描淡寫,

謝哲青的旅行,既深刻又觸動人心。充滿漂泊困頓的情境,與一再自我放逐的孤獨感。

幾乎面臨生死交關的絲路阿富汗之旅,
護照遺失,在羅馬尼亞碰到鬼打牆似的卡夫卡時間,看似輕鬆的記述,其實是異常慘痛的經驗,
海上流浪船工的漂泊旅行,
天啊,他的人生,真是精彩萬分,

86國的旅遊經歷,倫敦大學考古學與藝術史雙碩士,行千萬里路也閱讀萬卷書。生命閱歷之豐富與艱辛,超乎常人。讀著(走在夢想的路上) ,最大的感觸是,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孤獨戰士,用血淚與浪跡天涯的勇氣,活出只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誰也無法複製的生命經驗,真讚!

教改,先從老師的心和腦袋改起.......

教改改了二三十年,究竟有何成效,見仁見智。以基層老師和家長的看法而言,正面的掌聲和肯定應該不多,癥結在於,升學考試越改越繁複,不但程序複雜,家長一頭霧水,連老師也要耗費心力,費盡唇舌,才有辦法向學生說明清楚,其實,十二年國教的新制,開辦第二年,已經弊端叢生,多元入學積分的計算,學生志工時數的取得,已出現熱心家長幫忙造假的狀況,學校記功嘉獎浮濫.....,反正再怎麼不努力的學生,也可以輕易拿到40分的多元入學條件。教育部嘔心瀝血的政策,殊不知居然變成反教育,莫名其妙的變成虛偽欺騙與功利主義的假服務精神氾濫,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我覺得,決策者過度小看,台灣父母親寵愛孩子的心,也過度相信我們的國中生,成熟到可以獨當一面,當然,也信以為真認為,只要政策改變,政令下達,在一線的國中老師就會乖乖照辦,老師們馬上就會改變教法,來個成功的翻轉教學,訓練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出有創新精神與創意思想的孩子。

簡直像畫餅充飢一樣的癡人說夢,真實狀況卻是,兵來將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實在很不忍看到教師們,疲於奔命應付上級政策的忙碌,上頭三不五時就丟出一個線上研習通知,什麼教師專業評鑑等等的功課,結果,每個人桌上的電腦,就開始日以繼夜的跑時數,這真的是上級要老師們提昇專業素養的方式嗎?老師真的改變與成長了嗎?又是一個可悲的造假和假象!

其實,第一線教師最該改變的事,是硬梆梆加上僵化已久的腦袋,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多讀書,多接受新資訊,多看看世界的瞬息萬變,藉著多閱讀,得到的新觀念,傳達給學生,因為,現成既定的教科書,總是一成不變的,若要照本宣科了無新意的教學,教改改一百遍也無用,反之,老師如果能夠在課程中,融入新的知識與元素,讓課程充實與生動化,那即使不用翻轉教學,學生還是會在課堂上受益良多,也充滿求知慾望的。

去聽過台大葉丙辰教授的演講,無疑的他是一位充滿創意思維的教育者,藉著源源不絕的創意點子,來引導學生的創意與學習。令人讚嘆他的功力,然而,最令我折服的卻是,教授在講台上所展現的,想要把孩子教好、讓你學得會的熱忱,一股旺盛的教育企圖心與拼勁,在數百人的講廳瀰漫開來。

或許,教育現場的成功與否,老師最需要的是,一顆想要成就孩子的心,只要,有心想要教好學生,就會去竭盡心智,改變教學的方式,讓孩子進步與學習,反之,只會選擇放棄,再若無其事的自我安慰說:學生都不讀書,太笨了,又能奈何?

老師的積極作為,要求自我在思維觀念上,求新求變,與時俱進,是很重要的。多接受新的教材內容,避免一味墨守成規,多多尋求新的改變的可能性,讓孩子也接觸不同的知識與啟發,這是老師的責任,要藉著不斷自我的學習成長,來充實上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藉此改變上課的氛圍,是老師該努力的目標。

希望以後,上級不要盡是要求老師,去聽那些老套又一再重複的研習課程,難道不能找一些符合社會新思潮的人物,像是侯文詠、游桂乾,李家同,蔣勳,葉丙辰等等名家,來給老師們上個新思想的課,相信只要這些人開講,絕對不會出現簽名報到就走人,或睡覺聊天的研習奇景了。

今天,適逢選擇下年度教科書的日子,求新求變的理想版本,又無緣中選,著實讓人無限沮喪,原來大家還是喜歡不變的,更害怕嘗試改變,畢竟,【以不變應萬變】是一條比較簡單的路。只是,老師思想不變,教改會有希望嗎?


_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戰火下的中東世界,和平遙遙無期?

在這個充斥著災難與死亡的世界,悲劇總是不停歇的上演,世界和平猶如癡人說夢!

近年來,中東的伊斯蘭世界,就在世人的眼前,一步一步的走向烽火連天的人間煉獄;內戰多年的敘利亞,大概非得戰到你死我亡的狀態,才肯罷休,後頭還有IS虎視眈眈,伺機接收戰果。伊拉克的內憂也與敘利亞,如出一轍;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中東世界真的會被IS所統一,加上,利比亞政府與反抗軍的戰鬥,態勢不明...........。還有,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葉門,此時也陷入無政府狀態的內戰中,總統早已流亡海外,內戰紛亂的局面,不知何時善了。在這些動盪不安的國度裡,悲劇與死亡如影隨形,人道救援早已淪為空談,殊不知聯合國的角色,安在?好像中東世界的慘無人道,只要不影響到強國的利害關係,一切皆可視而不見,可憐的是無辜被波及,在烽火中死傷與顛沛流離的老百姓,動亂中,果然人命賤如草芥,又能奈何呢?
遙遠世界之外的同情與憐憫,果然一無是處,究竟該如何終結中東地區戰亂,解救生靈塗炭的痛苦, 仍然只能期待強國積極介入吧,只是,目前看不出有何跡象顯示,哪一些國家願意主動跳出來淌這灘渾水。
更可悲的是,深陷戰火中的敘利亞與伊拉克境內,那些歷史悠久的千年古蹟與廢墟,恐怕也在劫難逃,真會變成名副其實的廢墟了,或許,日後人們只能在書冊裡,遙想它過去的存在,而我,是否該暗自慶幸,幾年前曾經走過敘利亞一遭,見證過它的和平與美麗?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爭吵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嗎

此時此刻,鄰居抓狂式的咆哮聲,透過緊閉的門窗,傳入耳中,又是翻天覆地的爭吵進行式,一個月中總有那麼幾次,震撼人心的大吵,好像已經像週期式的大爆發,讓周邊的鄰居們要學著見怪不怪,真是悲哀ㄚ,現代人真的有夠苦悶,是心裡太苦,無處可宣洩,還是怎麼了,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特別容易起爭執,也特別容易有磨擦,不管是陌生人,朋友或者是親愛的家人之間,稍有不慎,爭吵就來了,而且,還不是普通的口角與冷戰,幾乎都是歇斯底里的惡言相向,乃至破口大罵,聞之令人膽戰心驚。真不希望,會上媒體版面的新聞,屢屢真實上演,就在我的周遭。

不禁懷疑,現代人是否該獨自一人生活,不要有婚姻牽絆,會過的比較自在快活些,既然無法包容與接納彼此,為何要冒險組成家庭,互相折磨對方呢?或許是,世事難料,誰知和諧幸福的家庭,經營不易。

在這個凡事速成便捷的社會,網路太快,手機太方便,讓現代人已經喪失了面對面溝通與傾聽的能力。最討厭的用餐風景,就是一家人吃飯時,美食當前,好幾對眼睛卻是掛在桌上的手機上,目不轉睛的緊盯螢幕;家人間的對談,有一搭沒一搭的。當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已經比不上虛擬的網路世界時,著實讓人心寒!現代家庭要如何維繫家人之間親密的情感,是我一直在省思的課題。希望隔閡與疏離不會是家人間的宿命,即使,親人各奔東西,還是選擇相信,親情是彼此的牽絆與依賴。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沉痛與救贖

今年的冬天,歐洲特別的寒冷,宗教激進主義的恐怖攻擊,造成法國境內悽慘的死傷,也讓整個歐洲各地風聲鶴唳,基督教與伊斯蘭世界的不信任與對立衝突,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又是族群與信仰之間的吵鬧不休,真不懂,全能的上帝為何不想想辦法,化解僵局,至少不該縱容信徒假藉神之名 濫殺無辜吧!難道,要讓中東的伊斯蘭戰火,蔓延到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嗎?

為了深入理解西方宗教的糾葛,讀了『耶路撒冷三千年』 一書【究竟出版社,2013年】對於這個世界宗教的中心,我看到了它過去三千年來的歷史發展,簡直是萬分複雜與糾結不清,眾多民族的殺戮爭奪與宗教派系的角力,不斷在《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反覆上演,戰火摧殘、焚城、屠殺、重建,它就像永無止盡的輪迴一般,一再的在廢墟與死屍上重建,而信仰始終屹立不搖,在人心種下無法撼動的種子;千年來,這個號稱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聖地,在不同勢力的競逐下,消長、擴張、茁壯,也多次毀滅。

直到今日,各個教派在聖殿山上和平共存,用自己的語言,各自向自己的聖殿祝禱,祈求神的庇佑,它終於蛻變成為世界性的耶路撒冷。只是,聖殿山之外的世界,和平依然遙不可及,宗教衝突的難題,依然無解。那世界族群的紛爭,幾時休?
走過耶路撒冷的歷史,日日夜夜,猶太教的拉比,依然虔誠的面對西牆懺悔禱告,猶如基督徒在聖墓教堂對神祝禱,也如同穆斯林在圓頂清真寺膜拜,他們無一不祈求神明保佑國泰民安,但神聽到了,人世間千千萬萬的禱告聲了嗎!為什麼世界和平依然求之不可得?
圓頂清真寺

哭牆

聖墓教堂內壁畫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古羅馬的萬神殿與四河噴泉廣場

古羅馬帝國時代,延續傳統,信奉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因而有萬神殿的偉大建築遺留下來,直到西元394年,狄奧多西皇帝在位,才確立了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萬神殿歷經兩百多年之後,終於變身成為基督教堂。如今,高聳的採光圓頂,裝飾著層層的花格,加上科林斯的列柱環繞形成的壁龕空間,是歷代著名人物的墓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的靈柩,教堂裡,現在難得設置有如一般教堂的坐位,可以讓前來瞻仰的人們休憩,感覺上,比起以前更加人性化了。



四河噴泉廣場是個藝文薈萃之地,隨處可見街頭藝人表演,更多的是賣畫的攤商,簡直就像露天藝廊一般的精彩,真希望有時間可以挑一幅喜愛的油彩畫帶回來。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網路媒體的社會責任,安在?

選前,不平靜的台灣社會,紛爭擾攘的選舉文化,日復一日的攪動人心,原本習於平靜的思緒,在媒體名嘴的口沫橫飛中,變的躁動不安。錯就錯在不該太留意政治動態了。

選後,一樣不得安寧,政壇上依然耳語不斷,謠言真假難分,甚麼總統的政治獻金啦,柯政猛於虎ㄚ.......,令人不勝其煩的厭煩。

電視上的新聞,日日上演的,盡是千奇百怪的爆料畫面,人際之間不可思議的糾紛衝突,習以為常的躍上媒體版面,都是網路資訊太發達惹的禍,好像大小事都會被視訊紀錄下來,上傳媒體供大家分享,結果,壞事永遠多於好事,隱惡揚善的思維,看似蕩然無存,負面新聞卻一再放送,總讓人覺得台灣人到底是怎麼了,怎麼會變得如此難堪與粗鄙,處處惹事生非?我們過去為外人所津津樂道的溫暖人情味,那個善良又正直的民風,真的不復存在了嗎?還是,嘩眾取寵與無所不用其極的媒體爆料,正在不自覺的侵蝕,扼殺台灣人本是良善的價值。事實上,本是「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文化,不應該被不斷彰顯的負面新聞所掩蓋的,是否可以期待,新聞媒體自制,不要一再混淆我們的社會價值?

為了安住浮動的心,只能藉著閱讀安頓,擺脫外在的紛擾,楊定一博士的『靜坐』〈康健出版〉一書,或許正是一帖良藥,學著靜坐與冥想的法門,得到心靈平靜,是現代人處亂世而不驚的應變之道吧,否則又如何在如此資訊爆炸,與價值錯亂的世道下存活?想想,如果可以回到古代那個完全封閉的社會,得以不聽不聞,好像也不壞。

現代人的網路成癮症與手機恐慌症,大概已經嚴重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如何擺脫,只能看個人的自覺,可以來去自如的,在氾濫的網路資訊中,擷取有益於自己的智慧養份。同時,也優遊於閱讀實體書的世界 。在享受閱讀的當下,跳脫網路的牽絆與制約,或許是現代人得以超脫外物紛擾、找回初心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