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反核佔路,可以嗎?

春光明媚,南部的天氣真是好到不行。真希望來一場大雨吧!
尤其是,衷心祈禱台北就下幾天的磅礡大雨吧!
最好是足以澆熄怒火、趕走人群的那種雨,讓火爆的台北,可以冷靜一下,突然,同情起身在台北,工作在台北的台灣人,同情住在立法院周邊的台北人,同情每天必須在凱達格蘭大道附近上下學的北一女師生們,同情那些一直要忍受因集會遊行方便,而被別人帶來不便的人們.....,果然,民主自由還是會輕易的造成他人的不自由,這就是民主自由的宿命,真是慶幸自己的生活圈在高雄。

原本很慶幸三月以來的學運,終於和平告一段落,學生們也總算平安無事,不希望民主模範生的台灣,出現任何的流血衝突,始終相信寧靜革命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的優良傳統,足以讓人津津樂道,對於太陽花學運也是抱持和平訴求、和平解決的期待。更希望政府能夠有誠意的回應人民的疑慮與訴求,不過,目前還看不到最終的答案......

怎知,事隔一星期,現在又來了個反核遊行!

每天,回到家,真的害怕打開電視新聞了,感覺我的台灣快要被街頭運動給撕裂,台北的天空也未免太不平靜,明明烏雲密布,為什麼不乾脆狠狠下一場暴雨,把低氣壓和沉重的陰霾,一掃而空呢? 整個台灣社會充滿著對馬政府的不信任,好像任何承諾,都讓人民懷疑,這個政府究竟是哪根螺絲鬆脫,還是,需要像核四一樣,全面停建或報廢??

不過,我大聲說--我反核四,因為,它是嚴重瑕疵品,太不安全,也太不讓人放心,
但是,我也堅決反對,反核佔路,絕對反對,反核佔路,反對限制立法院出入口的人身自由,想想,有哪門子的、天大的理由,可以去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還有讓人有免於被脅迫與免於恐懼的自由呢?希望,台灣的民主運動不要淪為激情下的不理性行為。這是一種不應該被贊同的精神暴力。

想想,始終支持理性民主運動的台灣人,真的會接受因為抗爭,占據市民每天賴以維生的交通要道嗎?想想看,每天要工作溫飽的通勤族,每天必須準時上學的學生們,每天下班要趕著接送孩子們的父母們......,這種抗爭佔路的行徑,會多麼惹人厭惡,讓人痛恨!連我都看不下去了,即便,它對我的生活並沒有絲毫影響。只能同情那些生活被打亂的人...

話說回來,我們的政府,真的有必要一直硬ㄠ下去,堅持與民意為敵嗎?究竟蓋一座危機重重、讓人傾食難安的核四,真有天大的利益,讓政府非得背離民意,一意孤行嗎?實在不解箇中內幕,台灣人寧可付高價電費,寧可讓花在核四的3300億
台幣放水流,當作買到一個平安符,不行嗎?

老天爺,還是求求祢,這幾天台北一定要大雨大雨一直下,
接下來,還有個新五四運動要趕著登場,可憐的中正分局的警察們,可憐的台北市民,大家都累了吧。
熱中街頭運動的台灣人,你們真的不累嗎?
看著看著,我的心都累了。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義大利─阿瑪菲海岸印象

陰雨綿綿的阿瑪菲海岸,有點朦朧,烏雲密布,好像隨時會來一場傾盆大雨,地中海型氣候的冬季,我們只能看天的臉色,祈求抓住一絲雨停的空隙,擷取眼前壯闊的海岸景致,不要留下點滴的遺憾,畢竟,阿瑪菲海岸是人生必遊的世界50景之一








淺讀安伯托‧艾可的【布拉格墓園】

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好不容易才「翻完」【布拉格墓園】一書,這是義大利籍的博學巨匠─安伯托‧艾可教授,最近甫完成出版的一本歷史小說,據稱在學術界已引爆廣大迴響〈書評上是這麼說的〉,當然,我也算是他的粉絲之一,就迫不及待的把它列入預購書單之中。
早在多年前讀過艾可大師的巨作─【玫瑰的名字】和【傅科擺】,艾可的小說就被我界定為深具歷史、哲學、宗教等學術內涵,再交錯神祕與懸疑的作品,其實,要讀懂他書裡所架構的歷史時空背景與文化素材,說真的對一般人而言,還不是普通的艱澀嚴肅,但是,奇怪的是其著作卻屢次在文壇上創下銷售的佳績,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早年讀過的【玫瑰的名字】與最新的【布拉格墓園】相比,只能說前者真是太淺顯易懂了,而後者也太晦澀不明,作者太博學的把許許多多傳統歐洲反猶太人的歷史文獻、宗教情結、政治意識與社會氛圍等等,層層的糾結纏繞在歷史的時空裡,如假似真,讓人一頭霧水,無法辨別何者是真實或虛構偽造?

只能自慚,自己的歷史知識不夠通達,竟然讀不懂這本書,即便已經很努力想去理解他的歷史背景,卻依然心有餘而力不足,算是囫圇吞棗把它翻完交代了事〈不想浪費書錢〉。其實,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還另有原因,因為多年前,曾經遊歷過捷克的布拉格墓園,就是書裡所指稱的埋葬了超過十萬人骸骨的猶太墓園,當年的短暫駐足,留下驚鴻一瞥的悲悽印象;如今,讀過這本試圖還原歷史真偽的小說,多少得以理解歐洲基督教社會,固著於傳統宗教偏執的反猶與恐猶情結,他們雙方千年來所結下來的樑子,也未免太深太難解了。民族仇恨加上宗教對立的議題,在西方歷史上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義大利加達湖畔的黃昏

義北的加達湖是記憶中最優美的歐洲湖泊之一,屹立在湖邊的中世紀古城堡,顯得古意盎然,小小的濱湖城鎮,在冬季異常的冷清蕭瑟,街道上的店家幾乎都是關起門來避冬,很難和夏季的人山人海,聯想在一起,記憶中的加達湖是歐洲夏季熱門的度假勝地,街道上滿滿的穿著清涼的遊客,商店餐館簡直坐無虛席,一片歡樂嘈雜景象.....,而今,眼前卻是一片寂靜,好像除了我們這一二十個遊客之外,再也看不見別人到此地的孤寂,對我而言,古城夕陽餘暉下的冷清氛圍就是一場難得的美麗邂逅。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你相信【天堂之門】嗎?


佛羅倫斯大教堂前的洗禮堂,門上是名聞遐邇的天堂 之門銅雕,由當時最著名的銅雕金匠大師--吉貝爾提花了27年完成,是1452年成就的傑作,被後來的米開朗基羅盛讚為【天堂之門】,門上有十個舊約聖經上的故事,就如同歐洲各地的教堂建築與藝術品,全都是基督教全盛時期的結晶,代表著歐洲人對宗教五體投地的虔誠信仰,走過歐洲各地大大小小的教堂,總為它的宗教藝術之美所懾服,對我而言,歐洲就是宗教藝術的極致,也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不可知論者的我,真的很難相信有天堂與地獄的存在,寧可相信追求以人文本的現世生活,才是最實際的,現在都活的不好了,又如何奢求來世?


教堂門上精致的彩繪與雕飾



八角洗禮堂

在佛羅倫斯,見證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

老皇宮一旁的海神噴泉

領主廣場上的領主迴廊又稱做傭兵涼廊,是翡冷翠公認的露天美術館,建造於14世紀文藝復興初期,廣場上有許多的大理石雕像作品,左側緊鄰烏菲茲美術館,一到夜晚,廣場燈火通明,在湛藍的星空下,呈現與白晝全然不同的景緻,加上冬令時節,遊客稀少,顯得格外寧靜。

13世紀的翡冷翠,歐洲中世紀晚期,執政的梅第奇家族在廣場上建造了維奇奧宮,又稱做老皇宮,其實就是當時佛羅倫斯這個自治城市的市政廳

野豬噴泉

百花聖母教堂與喬托鐘樓

百花聖母教堂是文藝復興的代表建築,包含八角形紅色圓頂的主建築,八角形的洗禮堂,加上由喬托1334年所設計的鐘樓,,此行自認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走完數不完的狹小階梯,爬上高達85公尺的鐘樓最高點,可以鳥瞰整個佛羅倫斯,當然,這也是冬遊義大利的一大優點,沒有長長排隊的人龍,也不會堵在密閉狹窄的通道間,可以,悠遊自在,又氣喘吁吁的爬上鐘樓,隨意的駐足,欣賞居高臨下的美景,在寒冷清朗的天空下,眼前櫛次鱗比的紅瓦建築,真像一幅彩繪的畫面,可以讓你自由的取景。


野豬噴泉所在的迴廊,是古代的新市集所在,許多人慕名而來,就為了把硬幣放在豬嘴巴裡,許個重回佛羅倫斯的願望,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是祈求心想事成,究竟哪個說法才是真的呢?反正,小豬每天都有數不完的錢幣收入,才是真的。


梅第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在領主廣場上的青銅雕像,他對於烏菲茲美術館的原始建築的建造有其貢獻,也修建了瓦薩里走廊,連結碧提宮與舊市政廳大樓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冬日遠行,真實閱讀丹布朗新作--【地獄】書中的世界

以【達文西密碼】一砲而紅的暢銷書作家-丹布朗,終於又推出了新作品,頗令人期待,去年十月,中文版甫上市,就等不及先睹為快。一如丹布朗以往的作品,故事的背景經常發生在有悠久歷史與藝術傳統的歐洲,尤其是與義大利有關的歷史議題,總是不乏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內涵,古羅馬的拉丁文化傳統、中世紀的基督教色彩,加上近代萌芽的文藝復興精神,古典義大利的文藝風華,始終一支獨秀,無可比擬。也難怪丹布朗向來喜歡,把義大利的文化元素,置入小說的場景中,在新作【地獄】的故事,就以但丁【神曲】的詩句揭開序幕---

  **地獄最黑暗的地方,保留給那些在道德存亡之際袖手旁觀的人**
幾百年前,大文豪但丁所留下來的警世之語,確實給人深刻印象,再三思索這句話的意涵,不免懷疑現存的世人,有誰可以不下地獄呢?

書中的主角-藝術史與符號學教授--羅伯蘭登,不知所以的來到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腦中不明就裡的殘留著[但丁神曲]的詩句印象,身心俱疲的陷入一場充滿迷團,與被追逐的混亂風暴。
憑藉著腦中斷斷續續的記憶,唯一的線索來源,只剩下但丁的死亡面具,為了找到面具,蘭登教授與神秘女子席耶娜在警方的追捕下,奮力逃脫,前往佛羅倫斯-梅第奇家族的舊宮[維奇奧宮],尋找死亡面具,想要藉此解開隱藏在面具之下的密碼,故事的場景也從文藝復興之都的翡冷翠來到浪漫的水都威尼斯,再移轉到古拜占庭的伊斯坦堡。
過程中雖然歷經重重難關與阻礙,羅伯蘭登終究憑著淵博的歷史學養,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循線找到面具詩文中隱喻的水下宮殿,也找到了有超人類主義狂想的基因工程學家--伯特蘭所布局的謎團,他計畫釋放的基因瘟疫,將一夕改變人類的生育模式,有計畫的遏阻未來人口生育的數量,這本是違反人類自然進化原則,且充滿道德爭議的議題;不過終究阻止不了不孕病毒的擴散開來......,丹布朗在書裡,巧妙地把但丁神曲地獄篇裡,亡靈哀嚎掙扎的恐怖景象,與現代人口爆炸失控的疑慮,相互連結,在但丁的死亡面具中,暗藏解謎的玄機,藉此警告世人,必須面對人口過剩問題的迫切性,丹布朗得以把WHO組織應該關注與研究的基因醫學議題,變成小說的故事題材,真不失為獨到的見解與創意,古老與現代的議題,就如此不可思議地在小說書裡交會

喜歡流連在丹布朗的書裡,尋覓與認識他筆下所描寫的城市,不管是巴黎、倫敦、蘇格蘭、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與伊斯坦堡,都有說不完的歷史傳統與故事,喜歡他精闢廣博的藝術史觀,得以彌補我所學的不足,在閱讀小說的歷史背景中,總不禁回憶起曾經造訪過的城市,歐洲城市的美學,是歷史文化傳承的結晶。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醞釀與建構,形成無與倫比的人文藝術,值得我們好好去認識它,只要親自走一遭,
相信你也會無法自拔的愛上它的美麗。

冬日遠行,在寒意蕭瑟的義大利,走過丹布朗筆下的但丁故居,舊市政廳[維奇奧宮]廣場,瓦薩里密道走廊下,百花聖母大教堂前的洗禮堂,又再次感受到書中場景,猶如真實影像,歷歷在目;而我,當下真實的漫步在這個最美麗繽紛的文藝復興之都,層次分明的紅瓦白牆,斑駁的石牆高塔,隨意的穿梭在石板路的巷弄裡,即使寒意徹骨,還是興致盎然!
但丁故居

聖母百花大教堂

舊市政廳前的大衛雕像,右側是烏菲茲美術館

亞諾河上的老橋,橋上有瓦薩里走廊,是科西摩一世為出入市政廳隱密安全,而興建的密道

瓦薩里走廊,現在是收藏與展示藝術品畫作的畫廊

洗禮堂,以黃金色的天堂之門浮雕聞名


維奇奧宮又稱老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