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三保松原

喜歡日本,讓人舒服與乾淨的感覺
可以悠閒的步行--無壓力的、鬆散的、愛走到那兒就到那兒....走走停停,
面臨太平洋的翠綠松原,迎著暖暖海風
午后,蟲鳴、鳥叫、浪濤--應該躺在沙灘上仰望藍天的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冬夜再讀三毛..永難忘懷--.撒哈拉的故事

一時興起,從滿是灰塵的架上找到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夜裡,在意識昏沉中讀了起來,看著看著心情越發感傷與沉重....,許許多多青澀年華的往事,歷歷浮現在眼前。
六七十年代的薪薪學子,有誰不知三毛、不讀三毛?在我們眼中永遠灑脫與自在的三毛,其魅力真是無人能及,光是單槍匹馬浪遊西班牙,與荷西的異國婚姻,到定居陌生的撒哈拉沙漠....,為人所不能為的流浪與歷險經驗,真叫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她的故事填滿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心--渴求想飛、想去流浪的妄想...,可能是70年代的學子都太可憐了,叫人喘不過的升學競爭與壓力、髮禁、教條式一般沉重的教養規範....,看到三毛的瀟灑自如與純真奔放,不知羨煞了多少還在編織夢想的我們。
印象深刻的事,有一回三毛回國在文化中心演講,聞聲而至的高中生為了聽演講,居然擠破了演講廳的大門,當時轟動一時,成了女中的笑話;
現在回想起來,三毛悅耳又天真的娃娃音,還猶如在耳...。那段陳年往事是高中時代令人難忘的快樂回憶,或許是因為,讀三毛的流浪故事,20年後,我終於一償夙願,踩在撒哈拉的無垠紅砂大地上,短暫的留宿沙漠一夜,在沙漠中重溫年少時代的嚮往與感動...,
想像三毛書中*荒山之夜*的恐怖歷險,與面對生死關頭的驚人勇氣與機智...,重讀著三毛克難的*結婚記*與*白手起家*的段落,真摯的情感與文字,依然令人動容。不知不覺的還是讀完了*撒哈拉的故事*,回憶是一條長河,交織匯聚著多少的過往,好像在閱讀中、淚眼迷離中看到了逝去的自己.....。

1991年1月4日,三毛悄悄的走了,留下疑似自殺的迷團,連死這一回事,都讓人措手不及......。20年了,三毛看似自人們的記憶消失,但,始終知道...她一直留在我這一世代的成長軌跡裡。

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12月的悅讀書單,遺忘書之墓系列,風之影續集《天使遊戲》出版了

原本以為的12月份的暖冬,幸好幾波的寒流來襲,終於有了寒冬的氣息;喜歡冬季枯枝蕭瑟的悽涼;喜歡在寒風冷冽中孤寂的戶外遊蕩,擁有真正的冷冷清清;寒氣逼人卻神清氣爽,冬夜閱讀別有一番滋味。

1.上帝之柱-1燃燒的聖堂 Ken Follett著 漫遊者出版社 2009.9
小說中述說著中世紀的歐洲社會,是一個由基督教會主宰的封建莊園,貧窮的農奴與難以維持生計的工匠,在社會的下層,拼命掙扎的生活;一個充滿理想性的建築工匠,夢想著建造一座偉大的大教堂,只是,苦無實現夢想的機會....直到老舊的教堂被人為縱火了..。為他帶來新的契機..。

2
.盜圖賊-- Heather Terrell 著 三采出版社 2009.2一個藝術品的經理人受託追查一件失落的考古文物,意外的發現,遺失的寶物竟然是15世紀明代的航海寶圖,屬於鄭和下西洋時代的繪圖師--馬植所有,為了不讓鄭和航海事業的偉大成就功虧一匱,繪圖師冒著生命危險把寶圖偷渡出關帶往絲路,雖不幸葬身異地....,卻留下了寶貴的新航路訊息,15世紀末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聲稱發現了到達亞洲的新航路,是否來自中國明代航海寶圖的啟示?一直留給後世諸多的揣測,就因為歷史殘存的少數證據讓文學家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小說中呈現古今交錯的場景,一張寶圖引來無數的殺機,多方人馬競逐,想要掩蓋鄭和船隊發現通往非洲與美洲航線的一方〈希望保有葡萄牙船隊最早發現新航路的歷史成就〉,與欲揭開歷史秘密的一方,最終發現原來在葡萄牙的教堂古老地窖中,還保留著來自中國的古老航海圖壁畫!果真中國人最早發現新航路?作者述說的故事情節提供了對歷史迷團的另外一種解讀,只是真相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3
.暮光之城4-破曉 史蒂芬尼.梅爾著 尖端出版社 2009.7 喜歡暮光之城電影版的人,應該會覺得小說原作有點讓人失望吧!厚厚的書頁述說著劇情簡單卻十分冗長的故事,還是看電影比較刺激又有聲光特效,加上火紅的吸血鬼男主角魅力十足,難怪一再締造票房佳績,想想還是看電影就好!


4.
斷線 --南茜‧休絲頓 著 木馬文化 2008.6
藉著小說中四代的家族人物,幽幽的述說著一個交錯著猶太人歷史悲情的家族故事,二次大戰德國實施對猶太人種族滅絕的同時,也進行著列外一樁滅絕人倫的計畫--在歐洲佔領區各地建立『生命之源』的中心,實際上卻是有計畫的綁架看似有日耳曼--亞利安血統的小孩--金髮藍眼--加以亞利安教化與改造,企圖造就速成的亞利安種族,真是可怕的大日耳曼人主義啊!時代的悲劇在男主人翁的家族留下無可抹滅的記憶與傷痛,直到行將就木..人性依然想要解開心結,塵封的往事是痛楚也是生命最終的救贖!人怎能無視過去?即便想要遺忘他,卻早已深深烙印在骨子裡,變成了生命的軌跡。

5.天使遊戲--卡洛斯‧魯依斯‧薩豐 著 圓神出版社 2009年
風之影的作者*遺忘書之墓*系列的第二集,睽違7年,真的是令人十分期待的小說;作者說故事的能耐依然了得,讓人迫不及待的想要讀完整個故事,優美流暢的譯作文筆,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就是充滿*風之影*的味道,只是懸疑的情節中多了濃濃的奇幻小說佈局,讓人難以分辨虛實。疲累的讀完最後一頁,依然很難去解讀書中的天使-其實是魔鬼--為何與才氣橫溢的主人翁,進行交易?或者只為了揭示--人類的靈魂是無價的真理,總覺得頗有歌德的大作--浮士德的影子!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11月的閱讀書單-《-玩火的女孩》,再加上《項塔蘭》,精彩萬分

11月的暖冬裡,陽光依然燦爛。心情卻異常鬱結,工作上的麻煩事特別令人心煩!沉悶的時候幸虧有好書為伴,愈煩心反而書讀的更多更快了;其中,有三本犯罪小說令人印象深刻,也改變了內心舊有的想法,能夠從書中得到莫大的啟示與領悟,真是一大收穫!

1.玩火的女孩--Stieg Larsson 著 --寂寞出版社 2009. 8《千禧三部曲之二》


就如同第一集的**龍纹身的女孩**,是讓人欲罷不能的精采小說,果然如書評所言,不看到尾聲是難以看清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的,第二集延續了第一集故事裡埋下的伏筆,架構出更周密的犯罪情節、與女主角莎蘭德身世背景相關而發展出來的殺人事件,最後也只能靠著莎蘭德的敏銳嗅覺與高科技的偵查能力,才得以解開謎底!殺人事件最後找到的幕後操控者居然是莎蘭德的親生父親,一個造就莎蘭德叛逆性格也讓她從小活在家暴陰影之下的冷血間諜梟雄,是瑞典政府利用與包庇下的影子間諜,他就是逼瘋莎蘭德的母親,讓莎蘭德恨之入骨到兩度想要謀殺的父親,因為企圖弒父讓她在12歲的童年就被送往兒童精神病院..;因為他,莎蘭德被判定為行為失能者..。注定了女主角在孤絕中自力更生的人生,悲慘頹廢的成長歷程,讓她成為社會名副其實的邊緣人,既憤世嫉俗也特立獨行,是旁人眼中的怪咖。

書中環環相扣的情節佈局與敘事手法,不難看到作者對現代社會的普世價值觀,有諸多的反省與質疑,藉著一樁寫實的社會犯罪事件,揭露了發生在最文明的現代國家裏,最野蠻的道德犯罪行為,買春、嫖妓、性犯罪與人口買賣,標榜著兩性平權的文明國家也充斥著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處處隱藏著人性的卑劣與假道學,藉著書中女主角悲情又坎坷的成長歷程,形塑了她以暴制暴又深具道德感的激烈性格,不妥協、冷漠加上如鋼鐵般的執著,這個愛恨分明的社會邊緣人著實比其他擁有權力的自由人,更符合正義使者的形象,但是,如此特異又叛逆的角色,如果出現在我們的周遭,的確令人不敢恭維,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因為,這就是存在於社會中*角色偏見*!

所幸遇到 一位包容她又及時拉她一把的監護人,不但使她得以重獲自由,也讓她有機會成為最優秀的私家偵查員;莎蘭德擁有過目不忘的異人天份與電腦駭客的超能力,加上缺乏安全感的敏鋭度,讓她能夠輕易的察覺並應付外在的一切威脅,並且採取必要的手段先發制人,她思慮的周密與謹慎的行動,簡直達到天衣無縫的境界,實在讓人折服。

過*玩火的女孩*,對書中女主角的反叛性格與變化無常的人生際遇,真是感觸良多,想想,現實社會對於所謂*性格另類與*行為不同於常人的人,往往習慣用世人普遍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它。很難去包容異於常態的行為表現,毫無疑問的,多數人習於用現實的社會價值觀,刻意的把特立獨行的人給邊緣化了。
對此,我有了深切的反省,在學校,年少孩子動輒層出不窮的惱人行為,經常會讓人動怒抓狂,失去為人師表該有的耐性,甚至對教育的無力與人性的惡,感到痛心與悲觀。但是,仔細讀過這本小說之後,大大的改變了我對*人性*的舊有認知,說服了我有必要多去了解青少年不良行為背後的*人性*問題;當然,更清楚體認身為人師者的不足,絕對是必備的態度,在必要的時候去包容學生可惡的行為與錯誤,其實相當重要,與其緊緊抓住孩子的錯不如放他一馬,讓他自行去負責行為的後果,在錯誤中覺察自己與學得成熟。
看著書中的叛逆少女--莎蘭德,在逆境中奮力保護自己,與社會的大環境搏鬥,猶如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但是,依然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崎嶇的人生際遇,勇敢的活下來;因為,在她單打獨鬥的人生中依然有少數的貴人扶持;有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是別人的貴人,老師對學生的寬恕也可能是學生的救贖,或許,可以的話,多給予身邊的人一些學習成長的機會,不要總是妄想自己是救世主,非得把所有心目中的惡人一網打盡,這是為人師表的自我膨脹,該想想..惡的行為或許藏有善的動機?又有誰能分辨清楚呢?就讓孩子像樹木一樣,在自然的環境中,在陽光雨露下自在生長,偶而修剪枝葉、施施肥,即使風雨飄搖,還是讓它長成它原本的樣子吧!


2.項塔蘭〈上.下〉--葛雷哥里‧羅伯茲 著 野人文化 2008.10.9

這是一本自傳式的小說,描寫作者自澳洲監獄逃脫之後,流亡到印度孟買,歷經多采多姿也是多災多難的八年生涯;在逼不得已的狀況之下融入了孟買貧民窟的下層生活中,與當地人建立了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誼,成為貧民窟裡的赤腳醫生,學會了當地數種方言,博得當地人的尊重;藉著非法的黑市交易維持生計,並且與孟買黑道族群關係良好...;最後因為被人構陷,慘遭牢獄之災,歷劫歸來後,為了報恩,只好選擇加入黑道,從事所有的非法勾當...,走私武器、黃金買賣、偽造護照、期間還身陷毒品成癮的危機之中,戒毒成功之後,居然投入阿富汗戰場,冒著命危險從事武器的支援工作...,歷經九死一生才安返孟買..。作者的人生際遇實在讓人眼花撩亂,很難想像他經常遊蕩在刀口下的生活,居然可以存活下來,還活著回到澳洲服完6年的刑期;最終,依然選擇回到他所認同也包容他的印度孟買。
個看似萬惡不赦的搶劫通緝犯,穿梭於黑白兩道的社會之中,婚姻破碎、曾經幾度沉溺於毒品幾乎萬劫不復,為朋友總是兩肋插刀,有情有義,卻是遊走在灰色價值地帶的罪犯;他有詩人與小說家的文采,哲學家的思維加上自己的道德觀,如此多重性格的角色,看似矛盾,相反的卻給人始終如一的感覺,很奇怪的是,總覺得不管是作者的經歷或者書中的角色,都稱的上是絕對的「忠於自己」吧!他所經歷的不平凡的生命路徑,在在都是出自個人的選擇,說不上外力的逼迫,他的心是自由的,他執意照著內心的準則行動,至於行事合乎情理法與否,好像不是那麼重要;這就是我行我素的自由吧!現實社會的道德或法律尺度,對這些人而言一點也不適用,他們有自己心中的量尺!現實環境裡,總是習慣於自以為是的用個人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來評斷別人定他人是非,現在才知道,其實大錯特錯!誰有資格論斷誰呢?就讓每個人做他自己,成為他自己吧!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大英博物館--希臘羅馬館2



建造雅典衛城--帕德嫩神殿的伯里克里斯的半身頭像





上側--無頭的生動雕像是怕德嫩神殿--三角楣上的原作雕像


希臘羅馬文明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自愛琴海文明流傳下來的希臘神話故事,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希臘的精美陶器和神殿建築上--包括栩栩如生的神明雕像、浮雕、柱頭和山形牆上的刻畫,處處可見古希臘重視力與和諧的藝術之美,造型柔美、光滑細緻的陶器上彩繪了生動的希臘神話故事,也蘊含著古希臘的人文主義思維。

大英博物館--希臘羅馬館














大英博物館--西亞館1F














西亞館最特別的收藏-是西元前9世紀左右-亞述帝國時期的巨型雕像與無數的精美浮雕;其中-尼姆魯宮殿的城門口矗立著兩頭鳥翼人首獅身的雕像和另外一尊人首牛身的石獸,特別吸引人駐足 ,在巴黎的羅浮宮也有同樣的收藏,只是大英博物館的內容更佳豐富與多樣化,許多巨大的戰爭浮雕拼湊成為一條壁面迴廊展示,加上生動細膩的人物雕像,還有在浮雕上用楔形文字所雋刻書寫的歷史.......,不朽的文物遺產充分展現了亞述帝國的強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