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淺讀安伯托‧艾可的【布拉格墓園】
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好不容易才「翻完」【布拉格墓園】一書,這是義大利籍的博學巨匠─安伯托‧艾可教授,最近甫完成出版的一本歷史小說,據稱在學術界已引爆廣大迴響〈書評上是這麼說的〉,當然,我也算是他的粉絲之一,就迫不及待的把它列入預購書單之中。
早在多年前讀過艾可大師的巨作─【玫瑰的名字】和【傅科擺】,艾可的小說就被我界定為深具歷史、哲學、宗教等學術內涵,再交錯神祕與懸疑的作品,其實,要讀懂他書裡所架構的歷史時空背景與文化素材,說真的對一般人而言,還不是普通的艱澀嚴肅,但是,奇怪的是其著作卻屢次在文壇上創下銷售的佳績,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早年讀過的【玫瑰的名字】與最新的【布拉格墓園】相比,只能說前者真是太淺顯易懂了,而後者也太晦澀不明,作者太博學的把許許多多傳統歐洲反猶太人的歷史文獻、宗教情結、政治意識與社會氛圍等等,層層的糾結纏繞在歷史的時空裡,如假似真,讓人一頭霧水,無法辨別何者是真實或虛構偽造?
只能自慚,自己的歷史知識不夠通達,竟然讀不懂這本書,即便已經很努力想去理解他的歷史背景,卻依然心有餘而力不足,算是囫圇吞棗把它翻完交代了事〈不想浪費書錢〉。其實,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還另有原因,因為多年前,曾經遊歷過捷克的布拉格墓園,就是書裡所指稱的埋葬了超過十萬人骸骨的猶太墓園,當年的短暫駐足,留下驚鴻一瞥的悲悽印象;如今,讀過這本試圖還原歷史真偽的小說,多少得以理解歐洲基督教社會,固著於傳統宗教偏執的反猶與恐猶情結,他們雙方千年來所結下來的樑子,也未免太深太難解了。民族仇恨加上宗教對立的議題,在西方歷史上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
早在多年前讀過艾可大師的巨作─【玫瑰的名字】和【傅科擺】,艾可的小說就被我界定為深具歷史、哲學、宗教等學術內涵,再交錯神祕與懸疑的作品,其實,要讀懂他書裡所架構的歷史時空背景與文化素材,說真的對一般人而言,還不是普通的艱澀嚴肅,但是,奇怪的是其著作卻屢次在文壇上創下銷售的佳績,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早年讀過的【玫瑰的名字】與最新的【布拉格墓園】相比,只能說前者真是太淺顯易懂了,而後者也太晦澀不明,作者太博學的把許許多多傳統歐洲反猶太人的歷史文獻、宗教情結、政治意識與社會氛圍等等,層層的糾結纏繞在歷史的時空裡,如假似真,讓人一頭霧水,無法辨別何者是真實或虛構偽造?
只能自慚,自己的歷史知識不夠通達,竟然讀不懂這本書,即便已經很努力想去理解他的歷史背景,卻依然心有餘而力不足,算是囫圇吞棗把它翻完交代了事〈不想浪費書錢〉。其實,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還另有原因,因為多年前,曾經遊歷過捷克的布拉格墓園,就是書裡所指稱的埋葬了超過十萬人骸骨的猶太墓園,當年的短暫駐足,留下驚鴻一瞥的悲悽印象;如今,讀過這本試圖還原歷史真偽的小說,多少得以理解歐洲基督教社會,固著於傳統宗教偏執的反猶與恐猶情結,他們雙方千年來所結下來的樑子,也未免太深太難解了。民族仇恨加上宗教對立的議題,在西方歷史上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在佛羅倫斯,見證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
老皇宮一旁的海神噴泉 |
領主廣場上的領主迴廊又稱做傭兵涼廊,是翡冷翠公認的露天美術館,建造於14世紀文藝復興初期,廣場上有許多的大理石雕像作品,左側緊鄰烏菲茲美術館,一到夜晚,廣場燈火通明,在湛藍的星空下,呈現與白晝全然不同的景緻,加上冬令時節,遊客稀少,顯得格外寧靜。 |
13世紀的翡冷翠,歐洲中世紀晚期,執政的梅第奇家族在廣場上建造了維奇奧宮,又稱做老皇宮,其實就是當時佛羅倫斯這個自治城市的市政廳 |
野豬噴泉 |
百花聖母教堂與喬托鐘樓 |
野豬噴泉所在的迴廊,是古代的新市集所在,許多人慕名而來,就為了把硬幣放在豬嘴巴裡,許個重回佛羅倫斯的願望,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是祈求心想事成,究竟哪個說法才是真的呢?反正,小豬每天都有數不完的錢幣收入,才是真的。 |
梅第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在領主廣場上的青銅雕像,他對於烏菲茲美術館的原始建築的建造有其貢獻,也修建了瓦薩里走廊,連結碧提宮與舊市政廳大樓 |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冬日遠行,真實閱讀丹布朗新作--【地獄】書中的世界
以【達文西密碼】一砲而紅的暢銷書作家-丹布朗,終於又推出了新作品,頗令人期待,去年十月,中文版甫上市,就等不及先睹為快。一如丹布朗以往的作品,故事的背景經常發生在有悠久歷史與藝術傳統的歐洲,尤其是與義大利有關的歷史議題,總是不乏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內涵,古羅馬的拉丁文化傳統、中世紀的基督教色彩,加上近代萌芽的文藝復興精神,古典義大利的文藝風華,始終一支獨秀,無可比擬。也難怪丹布朗向來喜歡,把義大利的文化元素,置入小說的場景中,在新作【地獄】的故事,就以但丁【神曲】的詩句揭開序幕---
**地獄最黑暗的地方,保留給那些在道德存亡之際袖手旁觀的人**
幾百年前,大文豪但丁所留下來的警世之語,確實給人深刻印象,再三思索這句話的意涵,不免懷疑現存的世人,有誰可以不下地獄呢?
書中的主角-藝術史與符號學教授--羅伯蘭登,不知所以的來到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腦中不明就裡的殘留著[但丁神曲]的詩句印象,身心俱疲的陷入一場充滿迷團,與被追逐的混亂風暴。
憑藉著腦中斷斷續續的記憶,唯一的線索來源,只剩下但丁的死亡面具,為了找到面具,蘭登教授與神秘女子席耶娜在警方的追捕下,奮力逃脫,前往佛羅倫斯-梅第奇家族的舊宮[維奇奧宮],尋找死亡面具,想要藉此解開隱藏在面具之下的密碼,故事的場景也從文藝復興之都的翡冷翠來到浪漫的水都威尼斯,再移轉到古拜占庭的伊斯坦堡。
過程中雖然歷經重重難關與阻礙,羅伯蘭登終究憑著淵博的歷史學養,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循線找到面具詩文中隱喻的水下宮殿,也找到了有超人類主義狂想的基因工程學家--伯特蘭所布局的謎團,他計畫釋放的基因瘟疫,將一夕改變人類的生育模式,有計畫的遏阻未來人口生育的數量,這本是違反人類自然進化原則,且充滿道德爭議的議題;不過終究阻止不了不孕病毒的擴散開來......,丹布朗在書裡,巧妙地把但丁神曲地獄篇裡,亡靈哀嚎掙扎的恐怖景象,與現代人口爆炸失控的疑慮,相互連結,在但丁的死亡面具中,暗藏解謎的玄機,藉此警告世人,必須面對人口過剩問題的迫切性,丹布朗得以把WHO組織應該關注與研究的基因醫學議題,變成小說的故事題材,真不失為獨到的見解與創意,古老與現代的議題,就如此不可思議地在小說書裡交會。
喜歡流連在丹布朗的書裡,尋覓與認識他筆下所描寫的城市,不管是巴黎、倫敦、蘇格蘭、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與伊斯坦堡,都有說不完的歷史傳統與故事,喜歡他精闢廣博的藝術史觀,得以彌補我所學的不足,在閱讀小說的歷史背景中,總不禁回憶起曾經造訪過的城市,歐洲城市的美學,是歷史文化傳承的結晶。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醞釀與建構,形成無與倫比的人文藝術,值得我們好好去認識它,只要親自走一遭,
相信你也會無法自拔的愛上它的美麗。
冬日遠行,在寒意蕭瑟的義大利,走過丹布朗筆下的但丁故居,舊市政廳[維奇奧宮]廣場,瓦薩里密道走廊下,百花聖母大教堂前的洗禮堂,又再次感受到書中場景,猶如真實影像,歷歷在目;而我,當下真實的漫步在這個最美麗繽紛的文藝復興之都,層次分明的紅瓦白牆,斑駁的石牆高塔,隨意的穿梭在石板路的巷弄裡,即使寒意徹骨,還是興致盎然!
**地獄最黑暗的地方,保留給那些在道德存亡之際袖手旁觀的人**
幾百年前,大文豪但丁所留下來的警世之語,確實給人深刻印象,再三思索這句話的意涵,不免懷疑現存的世人,有誰可以不下地獄呢?
書中的主角-藝術史與符號學教授--羅伯蘭登,不知所以的來到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腦中不明就裡的殘留著[但丁神曲]的詩句印象,身心俱疲的陷入一場充滿迷團,與被追逐的混亂風暴。
憑藉著腦中斷斷續續的記憶,唯一的線索來源,只剩下但丁的死亡面具,為了找到面具,蘭登教授與神秘女子席耶娜在警方的追捕下,奮力逃脫,前往佛羅倫斯-梅第奇家族的舊宮[維奇奧宮],尋找死亡面具,想要藉此解開隱藏在面具之下的密碼,故事的場景也從文藝復興之都的翡冷翠來到浪漫的水都威尼斯,再移轉到古拜占庭的伊斯坦堡。
過程中雖然歷經重重難關與阻礙,羅伯蘭登終究憑著淵博的歷史學養,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循線找到面具詩文中隱喻的水下宮殿,也找到了有超人類主義狂想的基因工程學家--伯特蘭所布局的謎團,他計畫釋放的基因瘟疫,將一夕改變人類的生育模式,有計畫的遏阻未來人口生育的數量,這本是違反人類自然進化原則,且充滿道德爭議的議題;不過終究阻止不了不孕病毒的擴散開來......,丹布朗在書裡,巧妙地把但丁神曲地獄篇裡,亡靈哀嚎掙扎的恐怖景象,與現代人口爆炸失控的疑慮,相互連結,在但丁的死亡面具中,暗藏解謎的玄機,藉此警告世人,必須面對人口過剩問題的迫切性,丹布朗得以把WHO組織應該關注與研究的基因醫學議題,變成小說的故事題材,真不失為獨到的見解與創意,古老與現代的議題,就如此不可思議地在小說書裡交會。
喜歡流連在丹布朗的書裡,尋覓與認識他筆下所描寫的城市,不管是巴黎、倫敦、蘇格蘭、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與伊斯坦堡,都有說不完的歷史傳統與故事,喜歡他精闢廣博的藝術史觀,得以彌補我所學的不足,在閱讀小說的歷史背景中,總不禁回憶起曾經造訪過的城市,歐洲城市的美學,是歷史文化傳承的結晶。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醞釀與建構,形成無與倫比的人文藝術,值得我們好好去認識它,只要親自走一遭,
相信你也會無法自拔的愛上它的美麗。
冬日遠行,在寒意蕭瑟的義大利,走過丹布朗筆下的但丁故居,舊市政廳[維奇奧宮]廣場,瓦薩里密道走廊下,百花聖母大教堂前的洗禮堂,又再次感受到書中場景,猶如真實影像,歷歷在目;而我,當下真實的漫步在這個最美麗繽紛的文藝復興之都,層次分明的紅瓦白牆,斑駁的石牆高塔,隨意的穿梭在石板路的巷弄裡,即使寒意徹骨,還是興致盎然!
但丁故居 |
聖母百花大教堂 |
舊市政廳前的大衛雕像,右側是烏菲茲美術館 |
亞諾河上的老橋,橋上有瓦薩里走廊,是科西摩一世為出入市政廳隱密安全,而興建的密道 |
瓦薩里走廊,現在是收藏與展示藝術品畫作的畫廊 |
洗禮堂,以黃金色的天堂之門浮雕聞名 |
維奇奧宮又稱老皇宮 |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重溫珍‧奧斯汀的古典世界--冬日閱讀【曼斯菲爾德莊園】與【愛瑪】的故事!
英國新古典文學的重量級作家─珍‧奧斯汀的作品,【傲慢與偏見】一書,是我年少時代就視為珍藏的作品。直到最近,才在圖書館裡發現了出版不久的【曼斯菲爾德莊園】與【愛瑪】兩本著作,當然要先睹為快了。其實,眾所皆知只要是珍‧奧斯汀的作品,在國外都已經不知道拍過多少次電影和影集了,包括李安大導演在1995年執導上映的【理性與感性】,算是李安在好萊塢初試啼聲的作品,還獲得奧斯卡七項提名。
只可惜,【傲慢與偏見】才是我最鍾愛的作品,不管是影集或電影,總是令人百看不厭,尤其是2005年由{綺拉‧奈特利}所飾演的依莉莎白一角,至今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想要跳脫腦海中珍‧奧斯汀所塑造的古典英國角色的形象,大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者筆下,那個18世紀末-19世紀初期的英國,充滿著英國前維多利亞時代的古典風華,珍‧奧斯汀故事中的場景與人物,多半少不了大宅邸的鄉村莊園,牧師公館,優雅體面的紳士與美麗含蓄、氣質出眾的仕女們的愛情遊戲,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熱鬧的舞會中上演,可以在書中見識到傳統英國家族、朋友間的互動關係,無論是外表、禮儀、言行舉止,都少不了形式上的層層規範,當時社會上瘋傳的輿論與他人的品頭論足,簡直等同約定成俗的道德框架,因此,在珍的小說故事裡,總是有幾位言行庸俗、愚蠢又勢利眼的角色作為陪襯,用來彰顯主角人物的道德高尚與聰明睿智,大抵上,在她小說中的女主角,不論是【傲慢與偏見】裡的伊莉莎白,還是【曼斯菲爾德莊園】裡的芬妮,與【愛瑪】書裡的愛瑪,無一不是聰慧有主見的女子,她們對於自己的愛情與婚姻,都表現出迴異於那個時代氛圍的自我主導性,因為不輕易屈從與妥協,最終都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理想婚姻與愛情。
珍‧奧斯汀一生未婚,難道也是在勇敢做自己的堅持下所做的抉擇?在那個由男性主導,而女子地位低落的保守年代,嚮往浪漫愛情的女子,只能安於被動又隱晦的地位,癡癡的等待心儀的對象,藉著珍的文學,她展現了女性智慧又有決斷力的面向,或許能讓當時的人多去關注女性對婚姻自主的需求。這是我讀完三本珍‧奧斯汀的小說,強烈感受到的寓意;
當然,不管是【傲慢與偏見】書裡的達西先生,還是【愛瑪】書裡的奈特利,或是【曼斯菲爾德莊園】裡的愛德華,古典時代英國紳士的彬彬有禮,早就深入人心;實在很難與現代英國足球觀眾的火爆形象相連結,果真時代真的變了,過去那個經常上演浪漫愛情故事的寧靜莊園,也是珍奧斯汀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
是否記得,2013年上演的悲慘世界片中,接近尾聲有一撼動人心的一幕,是一生鍥而不捨追緝罪犯尚萬強的警官賈維,自橋上投河自盡的片段,那座壯觀的古羅馬拱橋,加上橋下波濤洶湧的流水,一眼就認出那是英國的巴斯,古羅馬時代即以溫泉浴場聞名的巴斯古城,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的名人到此休養療癒,而珍‧奧斯汀也常在書中提及,其實,現代的巴斯也以珍奧斯汀在此駐留的遺跡為景點,大賺觀光財。記憶中的巴斯,是個古樸典雅又幽靜的小城,值得到此一遊,可以身歷其境的感受一下珍奧斯汀書裡的古典世界。
只可惜,【傲慢與偏見】才是我最鍾愛的作品,不管是影集或電影,總是令人百看不厭,尤其是2005年由{綺拉‧奈特利}所飾演的依莉莎白一角,至今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想要跳脫腦海中珍‧奧斯汀所塑造的古典英國角色的形象,大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者筆下,那個18世紀末-19世紀初期的英國,充滿著英國前維多利亞時代的古典風華,珍‧奧斯汀故事中的場景與人物,多半少不了大宅邸的鄉村莊園,牧師公館,優雅體面的紳士與美麗含蓄、氣質出眾的仕女們的愛情遊戲,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熱鬧的舞會中上演,可以在書中見識到傳統英國家族、朋友間的互動關係,無論是外表、禮儀、言行舉止,都少不了形式上的層層規範,當時社會上瘋傳的輿論與他人的品頭論足,簡直等同約定成俗的道德框架,因此,在珍的小說故事裡,總是有幾位言行庸俗、愚蠢又勢利眼的角色作為陪襯,用來彰顯主角人物的道德高尚與聰明睿智,大抵上,在她小說中的女主角,不論是【傲慢與偏見】裡的伊莉莎白,還是【曼斯菲爾德莊園】裡的芬妮,與【愛瑪】書裡的愛瑪,無一不是聰慧有主見的女子,她們對於自己的愛情與婚姻,都表現出迴異於那個時代氛圍的自我主導性,因為不輕易屈從與妥協,最終都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理想婚姻與愛情。
珍‧奧斯汀一生未婚,難道也是在勇敢做自己的堅持下所做的抉擇?在那個由男性主導,而女子地位低落的保守年代,嚮往浪漫愛情的女子,只能安於被動又隱晦的地位,癡癡的等待心儀的對象,藉著珍的文學,她展現了女性智慧又有決斷力的面向,或許能讓當時的人多去關注女性對婚姻自主的需求。這是我讀完三本珍‧奧斯汀的小說,強烈感受到的寓意;
當然,不管是【傲慢與偏見】書裡的達西先生,還是【愛瑪】書裡的奈特利,或是【曼斯菲爾德莊園】裡的愛德華,古典時代英國紳士的彬彬有禮,早就深入人心;實在很難與現代英國足球觀眾的火爆形象相連結,果真時代真的變了,過去那個經常上演浪漫愛情故事的寧靜莊園,也是珍奧斯汀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
是否記得,2013年上演的悲慘世界片中,接近尾聲有一撼動人心的一幕,是一生鍥而不捨追緝罪犯尚萬強的警官賈維,自橋上投河自盡的片段,那座壯觀的古羅馬拱橋,加上橋下波濤洶湧的流水,一眼就認出那是英國的巴斯,古羅馬時代即以溫泉浴場聞名的巴斯古城,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的名人到此休養療癒,而珍‧奧斯汀也常在書中提及,其實,現代的巴斯也以珍奧斯汀在此駐留的遺跡為景點,大賺觀光財。記憶中的巴斯,是個古樸典雅又幽靜的小城,值得到此一遊,可以身歷其境的感受一下珍奧斯汀書裡的古典世界。
![]() |
與珍奧斯汀同年代的英國詩人華滋華斯的故鄉,傳統英國的宅邸 |
![]() |
巴斯的羅馬古橋--悲慘世界裡的場景 |
![]() |
巴斯的古羅馬浴場 |
![]() |
巴斯的全景 |
![]() |
巴斯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皇家新月樓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