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風之影續集,,天空的囚徒--還是令人沉迷

不吐不快,喜歡速戰速決,不喜歡把想做的事留到明天的性格,只能,試著寫下生活中的想法,之後就可以遺忘它,
等到來日想起,再來重讀吧,希望文字能留下一點點已逝去的生活痕跡,不管是曾經一閃而過的思維,或點滴的快樂與悲傷;尤其是對於喜愛過的書,最想留住閱讀時的感動,在生活緊繃沉悶的時候,與書為伍是最大的幸福。可以不受干擾的放鬆心情,也無視周遭的喧擾,只為了書中更引人入勝的世界,喜愛旅行就像喜歡書一樣,始終堅持著旅行看天下的夢想,不敢奢求環遊世界,或者像其他愛蒐集國家數的旅行者,只是純粹為愛旅行而旅行,想親眼一睹書本裡描繪的真實國度,嚮往歷史古蹟與美的藝術文化,崇拜不朽的建築與地理書裡的大山大水,是好奇心的驅使,讓自己走上旅途吧。看著旅行中留下的影像與文字,總會有回到當時的悸動,這是我的人生功課

曾經來到唐吉軻德的故鄉,在西班牙的拉曼查尋找塞凡提斯筆下的場景,一整排白色的大風車,幾百年後依然屹立在雲霧瀰漫的山丘上,怎不令人感動?如今,藉著閱讀現代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魯依斯‧薩豐的巨作─「風之影」,「天使遊戲」,到新近出版的「天空的囚徒」〈圓神出版社〉,總讓人一再思念起曾經走過的巴塞隆納。
早就愛上了「遺忘書之墓」裡的故事,充滿著令人不解的懸疑,需要仔細閱讀並抽絲剝繭,尋找故事裡的答案,又是在挑戰我的好奇心....,雖是各自獨立的四部曲〈非常期待第四集的完結篇〉,實際上,每一集故事的情節發展,無不緊密相扣,在「天空的囚徒」裡,揭示了天使遊戲中的主角-大衛馬汀,與書店之子-達尼之間的連結關係,在於他早逝的母親-依莎貝拉,藉著達尼連結而成的人物網絡,足以編織成一個關係緊密、脈絡分明的故事,大衛馬丁是監獄裡人盡皆知的天空囚徒,而書店裡收留的夥計─費爾明,就是在馬汀的幫助下逃獄成功,為的是要守護依莎貝拉的遺子-達尼.....,得知了母親被謀害慘死的秘密之後,達尼的下一步該如何面對?此外,歷經九死一生卻行蹤成謎的大衛馬汀,將如何展開復仇?真令人引頸期待第四部曲的故事結局。作者薩豐應該不會讓我們等太久吧!
北橫棲蘭



福壽山農場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從『里斯本夜車』談起

久違了,我的閱讀筆記。
有好長一段時日了,不知如何下筆,寫出腦袋裡的蘊釀過久的思緒。
雖然囫圇吞棗的看了不少書,思緒卻始終飄忽遊移,就像在昏睡中吞下大量食物,既食不知味,也有些消化不良;閱讀「里斯本夜車」〈帕斯卡‧梅西耶著,野人文化出版〉的感覺,就是如此;這是一本德文寫作的暢銷書,描寫一位學問淵博,人稱活百科的中學教師,突如其來的離開工作一輩子的學校崗位,只為了追尋普拉多的故事足跡,這是他在偶然的因緣中,從書店裡得到的一本葡萄牙文的文稿,卻驅使他搭上日內瓦開往里斯本的夜車,義無反顧的拋開習以為常的自我,展開與普拉多手稿為伴的孤獨旅程,一面學著翻譯葡語的手稿,一面與旅途中的陌生人相遇與對話,也因緣際會的探訪了普拉多的過去,這本書文筆優美,寓意深遠,富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也揭露了生命的侷限與孤立。在面對現實人生的當下,究竟是選擇安住在平凡而乏味的刻版日子裡,還是毅然決然選擇出走,去尋求改變自己的生命面向?對書中的主人翁而言,這是一趟前所未有的冒險旅程,改變了他舊有的生活框架與穩定模式,也終於了解到自己生活的侷促,短暫的旅行回歸後,他終於開始學著如何「設想生活」,這是他在旅行前未曾想過的人生課題。

一個人的朝聖〈蕾秋‧喬依斯著,馬可孛羅出版〉是一本激勵人心的小說,巧合的是也是一個人獨自走上旅程的故事。
過著退休生活的哈洛,正面臨婚姻關係的瓶頸,與親子關係的緊張,在收到昔日工作夥伴的病危宣告的當下,不明就裡的衝動,讓他開始了五百公里的長途跋涉,身無分文、孤獨的徒步旅行,一路上,藉著許許多多善心陌生人的鼓勵與資助,終於到達目的地。原本形單影孤的旅程,意外的多出了許多稀奇古怪的追隨者,勇敢的老人哈洛變身成了媒體報導的英雄,很有電影阿甘的味道,探病的旅程時而荒腔走板,然而,或許是漫長旅途中的孤獨與領悟,老人終於挽回了變味婚姻與家人的溫情。
幾個月前,讀罷這兩本充滿哲學況味的小說後,著實令人感到生命之沉重,還好,找到了本土作家李偉文醫生的新作─撥的電話未開機〈時報出版〉,很喜歡李作家的生活哲學,始終是悠遊自在,淡泊名利,過著注重環保與大自然親近的生活,經常帶著家人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深入台灣的荒山野地,尋幽訪勝,讓人好生羨慕,對於鮮少在使用手機通訊的我而言,更支持作家所言,不讓自己的生活被手機給綁架了。迷路原為看花開〈時報出版〉是李偉文另一本讓人喜愛的小品著作,書中充滿了隨緣隨喜的生活體驗,旅遊探索與感懷,對自然生態的保育,不虞遺力的熱心參與,這樣的生活哲學是台灣社會迫切需要的正面價值,希望它也會化為人們真實生活中的行動力。藉由親近大自然,更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地。





台灣真美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校園懷想...




大學校園裡總是洋溢著綠意與書香,泛著古意的日式巴洛克建築,點綴在綠草如茵的榕園一旁,百年老榕樹陪著多少的學子,走過人生中最青春的歲月。
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近半百的人,只能衷心期盼,我們的下一代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等著他們的不是薪資倒退十幾年的台灣經濟,不是學非所用、無法施展抱負的高失業率,不是貧富差距日益懸殊惡化的社會現實,台灣社會的公平正義不應該繼續沉淪下去,有為的政府有責任讓人民安心,不該讓為人父母者擔心孩子們的未來生計,憂慮我們的下一代可能被迫要遠走他鄉、變成異國的外籍勞工 ,曾經擁有美好過去的台灣正走向崩壞嗎?
十二年國教的改革會把孩子帶到甚麼方向?是希望或是絕境?劫貧濟富、不公不義的稅制,依然不動如山,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百分之八十的台灣財富,也主導著台灣的政策方向,真是個財大氣粗的社會,如何期待一個有為的改革者得以扭轉乾坤?還是只能靠老百姓一而再再而三的發起公民運動走上街頭抗爭?雖然,台灣的街頭運動相當成熟,但動輒出現官逼民反的亂象,實在也不是甚麼值得驕傲的事。在上位者,人民的心聲你聽到了嗎?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成為自己孩子生命中的貴人;相反的,現代社會上最大的不幸,莫過於在不健康的父母親底下,遍體麟傷長大的孩子;
為人師表者,最大的成就,莫過於成為學生們生命中的貴人;最大的喜悅,莫過於學生的父母親告訴你,你是我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反之亦然,老師這個職業,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學生們生命中的罪人,在孩子最需扶持的年紀,老師的一言一行,極有可能在「不經意」中,把孩子推向懸崖,唯有經常自我覺察與反省,才能避免無可挽回的錯誤。所以,或許多數人喜歡藉著行善積德與宗教修為,來提升自己,但我寧可相信,善盡為人師表的責任與義務,堅持做好老師的工作,才是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修行與善行。與其在生活中捨近求遠,不如活在當下,堅守自己的本分吧!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誰來拯救敘利亞?天佑敘利亞!

客廳的牆上依然掛著兩年前從大馬士革帶回來的一幅油畫,是在熱鬧非凡、人聲鼎沸的大市集裡找到的;畫裡是典型的阿拉伯巷弄寫照,昏黃的石牆磚瓦民居坐落在靜謐狹小的石板街道上,路的盡頭,清真寺的尖頂宣禮塔就在眼前......,在短暫的中東行旅,這幅畫是我最珍貴的紀念品,猶如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小畫攤帶回來的油畫一般,是心中的無價之寶,裝載著這一趟旅行滿滿的回憶。

自2011年年初旅行平安歸來,至今已經兩年半載,當時阿拉伯的茉莉花革命風潮,才剛襲捲到埃及和利比亞,我們人在中東五國旅行,除了在耶路撒冷遇到小規模的集會之外,尚未感受到任何山雨欲來的氛圍,萬萬沒想到我們前腳才剛離開敘利亞,一月底大馬士革就展開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衝突,最後內戰開打,演變到今日難以收拾的地步;

自敘利亞內戰以來,隨著兩方衝突逐漸激烈增溫,無辜死亡人數已經瀕臨六萬人,被迫逃離家園變成國際難民的人數也破百萬,這場敘利亞人的災難,究竟何時可以終結呢?日日夜夜,我總是凝視著牆上載滿著對大馬士革諸多美好回憶的畫,想念著帕米拉古城─那歷史悠久、壯觀無以倫比的古蹟,還有,想念著哈瑪城裡,夜晚星空下閃爍著古代餘暉的水車遺跡,和公園裡天真的孩童欣喜的拍照留念的場景,到如今,昔日景物安然無恙嗎?還是,它已然成為人間煉獄?真是令人不捨與心痛,一個伊斯蘭的美好國度,誰來拯救他免於戰亂與顛沛流離?真主阿拉,祢看見了祢的人民正在受苦嗎?在敘利亞遇見的那個博學多聞的導遊瓦里先生,古道熱腸的想把他所愛的國家,言無不盡的介紹給來訪遊客認識的你,現在是否平安?戰爭已經毀了你的家園、你的生計,我始終惦念著,也為你的國家祈禱,更祈求你平安無事。

即使來到21世紀的今天,戰爭依然是世界上最不理性、最慘無人道的暴行,尤其是因為政治人物利慾薰心所導致的戰亂,敘利亞因為兩派人馬爭執不下的內戰,國際社會除了經濟制裁與口頭呼籲,加上微薄的人道救援之外,卻始終毫無試圖結束衝突的積極作為,連北約與美國政府也不願意介入,這種微妙的國際情勢擺明了要讓敘利亞自生自滅嗎?可憐的敘利亞人民,真希望真主阿拉救救他們,得以脫離苦難,讓一切戰爭的暴行停止吧!
在克拉克城堡的孩子們,你們平安嗎?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原來香港也在經歷台灣過去的痛......

和一對超喜歡來台灣休閒旅遊的香港朋友小聚閒聊,言談中聊到香港最近幾年的民主街頭運動...有點亂,讓多數港人憂心忡忡,也頗讓我感到意外;因為,我所認識的香港人對政治一向冷漠到冷感的地步,可能是當英國殖民地屬民太久了,早已習慣默默承受現實的一切,直到97年回歸中國,接受一國兩制,或許才漸次發現自身的公民權利,變得更加微不足道....,香港人的民主認知終於在幻滅中覺醒,開始懂得民主權利是爭取來的而非從天而降,以前的香港朋友還會質疑台灣的選舉期間怎麼搞的那麼激情、沸沸揚揚、勞師動眾,就像一場熱鬧大戲的全民運動一樣?有其必要嗎

台灣民主運動史的血淚,三十年來與時俱進,今日我們的民主運動早已開花結果,走到一個高度和平成熟的階段,現在的台灣,可以透過網路號召串連25萬人和平走上街頭示威抗議,秩序井然的訴求社會公平正義,並要求政府聽從民意。絕對非暴力的人民力量的集結,讓世人見識到台灣人成熟的民主素養,反觀,香港人現在才剛剛踏出民主運動的腳步,也開始見識到爭取民主過程的暴力與動盪,如果要繼續走下去,就免不了抗爭與衝突...,我相信過去台灣所經歷的一切,將會是香港最佳的借鏡,到底它的民主陣痛期有多漫長、或者有多麼痛苦,就全然取決於香港人安於怎麼樣的民主權利尺度、是否毫無畏懼堅持走出自己要的路?畢竟,台灣民主的成果得來不易,香港人的民主也要倚賴香港人的智慧與行動力來解決,只能期望他的民主之路,能夠走的比台灣更順遂、更溫和的達陣成功。

有些事遇到了才知道.....

**人與人之間互看不順眼,好像是稀鬆平常的事。
但是,如果看似好友之間也總是互相猜忌且心存芥蒂,就真的不知道長久下來的友誼,到底是真是假?還是,彼此的情誼只是建構在第三者的脆弱維繫?世界上有幾十億的人類,我們卻在同一個時空相識相遇,這是何等不容易的緣分,如果,幸運的成為相知相惜的好友,應該是更加是難能可貴,也千載難逢吧。偶而包容一下彼此的私心自用與小是小非,應該不算過份縱容!當然,在友直友諒的前提之下,是非判斷你我心中還是有一把尺在,公道自在人心,應該不會太偏袒與盲從的。

**   絕對不要勉強友誼長存,只能坦然接受人生中無可避免的幻滅!愈來越喜歡《捨得》這個好詞,越老越發現它是真裡。


**活到這把年紀了,還動不動在吃講「真話」的虧,說實在的也真是丟臉,自己要深切反省了,太天真的直率總是惹的一身是非,現在看來只是愚勇與魯莽吧!對自以為是的人,放下身段加上甜言蜜語,才是有效的應對法門(不過,這絕非我天生的品行,可輕易為之),不管如何,希望自己謹記,時時謹言慎行,戒除快人快語、有話直說的習慣;以免禍從口出卻後悔莫及

**《保持靜默》與《有話直說》如何拿捏分寸?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說話與說好話,是藝術也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