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充滿生命智慧的法國輕小說--刺蝟的優雅,幽默戲謔中的淚水
作者--Muriel Barbary 商周出版社 2008年
讀後感--
有人認為這是一本『最巴黎的小說』,我倒是覺得這是一本充滿人生哲理的智慧之書,作者藉著書中兩位主角說出了現代人普遍存在,卻始終視而不見的問題,文中透露出現代人在文明國度中深刻的無奈。一位是隱身在巴黎都會區--號稱是既有文化氣息又是達官貴人住的高級住宅區--的門房-荷妮,在27年的孤獨生活中,用庸俗平凡的行為,極盡能事來掩飾自己學識淵博與充滿美學智慧的一面--她熱愛古典音樂、嗜讀深奧哲學書籍與文學名著,還擁有高度的藝術靈魂....,只是礙於是門房的角色,是社會上的中下階層勞動者,所以始終不願意表現出自己真實的面目,直到出現了一位日本老紳士,他的慧眼識破了門房的偽裝,他看出了荷妮充滿知性和感性的特質,他的真誠相待和溫情讓她在死之前勇敢的走出了舊有的卑微、刻版的自我掩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感讓她走出了禁錮的世界,最後雖然意外死亡,卻能平靜面對生命的終結。 作者的結尾好像有點殘忍!
另外一位主角是年僅12歲的聰明女孩,出身上流社會的家庭,有敏銳的心與慧詰犀利的雙眼,提早看透了成人世界的偽善與矯柔造作,對世俗生活的無奈與痛恨,她選擇冷眼旁觀,並且毫不留情的桀驁不馴,也享受孤獨的躲在自己建構的內心城堡之中;作者用看似平淡輕鬆的語言,卻寫出了深賦哲理的思想;直指核心的說出現代社會看似打破其實存在的階級意識,戳破上流社會自命清高的假面具,也道出中下階級被刻版印象束縛的悲哀;揭櫫了美的感受性與對文學思想的喜好是無階級、無年齡與無國界的分別,12歲孩子的慧眼反而看透了人性的醜陋.與人生的真諦...;所幸,她從門房身上找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也激勵她要去追求世間的美,而不是要在13歲生日時自殺,並且放火燒掉父母的豪宅....。
我覺得這是一本讀來輕鬆又富有啟示性的小說,外表像刺蝟的人其實很溫柔,外表的偽裝也難以掩蓋心靈的智慧;相反的光鮮亮麗的外表可能暗藏躁鬱與醜陋的心,只因為屈從於社會性的制約,人的生命價值觀被嚴重扭曲了;不論如何,能夠活出真實的自我才是最大的自由與幸福。
書中有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佳句,值得細細品味!只能說閱讀本書真是一大享受!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悅讀日--我的書單--西班牙語系翻譯文學


A.無形之城--Emili Rosales 著 圓神出版社2007.11
B.風之影--Carlos Ruiz Zafo'n 著 圓神出版社2006.5
**.Arturo Pe'rez-Reverte 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作品集--漫遊者文化出版
C.法蘭德斯棋盤 ---2007.7
D.南方女王 -----2008.5
E.大仲馬俱樂部 ---2009.1
閱讀隨筆--我看-風之影--
最早接觸的西班牙語翻譯文學是暢銷書--風之影,曾經在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矛多時....,雖說是兩年前讀過的書,但是至今仍然認為它和*追風箏的孩子*是最令人感動且印象深刻的書,雖說是小說,讀來卻備感真實性,猶如一頁頁過去經歷的故事,由作家動人筆觸和巧妙敘事,串聯成為一本精采絕倫的小說。書中說故事的主人翁-達尼在10歲時在*遺忘書之墓*一家隱密的舊書店,發現到一本名為*風之影*的小說,因為愛不釋手從此展開追查書的作者*胡立安‧卡拉斯*身世背景的故事,達尼年輕生命的愛戀歷程猶如胡立安苦情悲戀的翻版,讓早已隱身如*風之影*的胡立安現身了--歷經苦戀悲劇收場-懷有身孕的愛人被凌虐慘死,憤而絕意自殺卻獲救,自此過著隱形人般的生活,由於對過去的怨恨,竟然選擇燒毀自己所有的著作,想要抹去自身存在的所有痕跡,激越的行徑反而更加啟人疑竇,令人疑惑整個事件的背後動機。在達尼鍥而不捨的追查下,終於發現了作家坎坷的過去,往事歷歷就像抽絲剝繭一般的浮現出來,三十幾年來深埋的愛恨情仇就在書中撥雲見日,被害的人終於在愛人中得到了救贖--胡立安對達尼感同身受的關愛,而害人者-傅梅洛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悲劇不再重演,因為周遭人的關懷與不冷漠。這是 一本情節寫實曲折且佈局十分緊湊的小說,文筆洗鍊簡潔,不時會出現發人深省的佳句,即使重讀過兩次,仍然覺得意猶未盡,真是 一本感動人心的好書。
從法蘭德斯棋盤--開始認識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
注意到*法蘭德斯棋盤*一書是因為導讀上提到了一幅西元1471年彼得‧范‧赫斯的畫作--對奕--〈我對與歷史有關的書有無可救藥的好奇心〉,書中主角-胡莉雅是個古畫的修復專家,在修復畫作的過程中赫然發現了畫中的未解之謎『誰殺了騎士?』從此開始了破解畫中謎的冒險遊戲,與名畫的爭奪戰;謎底顯然就在畫中的棋盤上,現實的故事裡是身邊兩位棋奕高手的對決,這是貝雷茲-雷維特系列偵探小說的風格--劇情撲朔迷離、爾虞我詐分不清虛實,答案往往要到最後才能揭曉,而且經常是身邊親近的人就是罪魁禍首...。以偵探小說的佈局而言,或許不算有創意,但是就故事情節而言,卻是很引人入勝的故事,加上作者旁徵博引的知識,豐富了故事本身的內涵,還是很佩服作者說故事的能耐。從此以後就更加關注貝雷茲-雷維特的系列作品;也讀完了*南方女王*和*大仲馬俱樂部*,喜歡看偵探故事的人,可別錯過它!
*大仲馬俱樂部*一書號稱是貝雷茲-雷維特最精采也最博學的作品【不知道是誰說的?】
書中敘述-著名的藏書家委託了古籍獵人-古書買賣的掮客-柯索幫忙調查17世紀遺留下來的魔鬼之書*幽暗王國九扇門*僅存三本書的真偽,另外,收藏大仲馬手稿的書商上吊自殺了,留下霧般的謎團,也演變成了大仲馬手稿的爭奪戰,宛如大仲馬*三劍客*的情節般懸疑登場,書中有大半篇幅在描述調查考證*幽暗王國九扇門*書中九幅插圖的真偽過程,期間兩名藏書人皆意外死亡,古籍慘遭焚毀...,最後呈現出來的事實,居然是因為藏書家想要獨自保有魔鬼之書的秘密,所佈局的兇殘遊戲,因為妄想與魔鬼交易終於招致毀滅,他相信大仲馬是與撒旦交易才獲得神來之筆,不但出版了兩百多本的作品,而且人格低劣卻享盡世間的榮華富貴,死前又散盡家產,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人生.....,其實根據後代的考證,大仲馬有無數的寫手幫忙代筆寫作,早已不是秘密,就因為如此,所以考證其作品的真偽,變成是收集古書家的當務之急;兩條故事主軸在主角身上巧妙交會,其實並無關聯,故事最後,現實情境好像回歸到大仲馬*三劍客*的故事情節之中,讓人有點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的感覺。所以要看的懂這小說,必須對大仲馬的名著先有點基礎了解,否則書中提到太多的作家與著作的歷史背景,讀起來可能是一頭霧水,也有點吃力的。只能說作者賦予書的知識實在是太豐富了,此外,書中引述了諸多的歷史背景包括法國的宮廷政爭、拿破崙的戰役、基督教與異端邪說巫術祕法的鬥爭....,都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比較適合多讀幾遍去了解他的意涵!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悅讀日--『秘密晚餐』的啟示

作者--哈維爾‧西耶拉 大塊文化出版 2007年
我的心得:喜歡宗教懸疑和基督教祕聞小說的人,千萬不可錯過這本西班牙作家的作品。如同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一般,是以解開世紀天才-達文西〈最後晚餐〉的秘密為基礎所架構的懸疑故事。只是兩位作家對達文西畫中涵義的解讀卻大相逕庭,丹布朗大膽提出--畫中隱含『聖杯』--即耶穌子嗣的說法,此佚聞傳說雖然經常出現在不被認可的故事情節之中,但是,以〈最後晚餐〉畫中情境來影射『聖杯』應該是史無前例吧,也算是宗教小說中的非常前衛的假設;當然,丹布朗即使面對教廷的嚴重關切和基督教學者的嚴厲批判,依然堅持它的小說並非憑空臆測而且是言之有據的,仿如是一場宗教懸案的論戰...。我覺得西耶拉的『秘密晚餐』讀來更是精采,少了〈達文西密碼〉書中故佈疑陣的殺戮與偵探情節,反到是著重探究達文西如何在12個門徒和耶穌的互動畫面中,蘊藏他想要傳遞的宗教訊息,故意在流傳千古的藝術畫作中神不知鬼不覺的巧妙的佈局了『卡塔爾教派』安慰禮-consolamentum的儀式,目的在於為屬於性靈的真耶穌教會--卡塔爾教派留下見證。
書中不但大膽假設了達文西的真正信仰,也對12世紀以來被視為基督教的魔鬼異端--卡塔爾教派的教義多有著墨。最早認識到被稱作〈純淨好人〉的卡塔爾教徒是在『謎宮』一書,主要描述13世紀初,天主教會為了維持統治威權不惜採取殘酷的手段剷除法國南部朗格多克省的-卡塔爾教徒的歷史;書中提到了當時的信徒為了堅持信仰而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頗令人感到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教義讓羅馬教廷備感威脅,並且視之如同撒旦?這些疑惑都在『秘密的晚餐』書中得到解答,原來卡塔爾教派相傳是由耶穌祕傳給抹大拉的馬利亞與門徒約翰的秘密教會,強調性靈的與精神層次的信仰,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光的聖女』,光是天堂與上帝的象徵;因此達文西藉著畫出較為明亮的右側人物來展現卡塔爾教義中推崇柏拉圖形上學的精神,壁畫右側所描摹的門徒就有達文西本人和柏拉圖的影子,蘊含著柏拉圖主張真理全部來自精神世界,與物質無關的說法,因此,卡塔爾教派認為重視外在形式的羅馬教會早已背離耶穌的本意,意即聖彼得的教會早已背離基督;反而是柏拉圖的思想呼應了耶穌的信仰。
本書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5世紀末的米蘭,達文西受託繪製聖母感恩教堂與修道院食堂裡大壁畫--最後晚餐,歷經三年才完成,期間卻引發一連串質疑達文西畫作意圖的聲浪,甚至造成兩位修士的死亡,也引起教廷的關切與調查........會說故事的作者藉著分析*最後晚餐*畫中耶穌與12個門徒的表情、動作與所在位置,認為達文西刻意佈局讓卡塔爾的精神蘊藏在畫中,最主要是依據12個門徒的性格特徵來作隱喻,成為由13個字母所組合的字-Consolamentum-意即集浸信禮、聖餐禮和臨終塗油禮三者的*安慰禮*儀式,也是卡塔爾教徒唯一接受的聖禮,達文西傳達的精神理念就在於在*最後晚餐*的面前,信徒將會真實感受到--透過心靈與上帝對話的可能性!
其實, 無論作者如何引經據典去解析歷史懸案與宗教謎團,無法蓋棺論定的歷史依然是眾說紛紜,但是單純就小說的趣味而言,這是讓人深深著迷的一本書。一直很喜歡西方文學家總是努力去考證歷史虛實與旁徵博引的精神,讓閱讀小說成為是探求知識的途徑之一,滿足好奇心更是閱讀最大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