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沉痛與救贖

今年的冬天,歐洲特別的寒冷,宗教激進主義的恐怖攻擊,造成法國境內悽慘的死傷,也讓整個歐洲各地風聲鶴唳,基督教與伊斯蘭世界的不信任與對立衝突,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又是族群與信仰之間的吵鬧不休,真不懂,全能的上帝為何不想想辦法,化解僵局,至少不該縱容信徒假藉神之名 濫殺無辜吧!難道,要讓中東的伊斯蘭戰火,蔓延到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嗎?

為了深入理解西方宗教的糾葛,讀了『耶路撒冷三千年』 一書【究竟出版社,2013年】對於這個世界宗教的中心,我看到了它過去三千年來的歷史發展,簡直是萬分複雜與糾結不清,眾多民族的殺戮爭奪與宗教派系的角力,不斷在《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反覆上演,戰火摧殘、焚城、屠殺、重建,它就像永無止盡的輪迴一般,一再的在廢墟與死屍上重建,而信仰始終屹立不搖,在人心種下無法撼動的種子;千年來,這個號稱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聖地,在不同勢力的競逐下,消長、擴張、茁壯,也多次毀滅。

直到今日,各個教派在聖殿山上和平共存,用自己的語言,各自向自己的聖殿祝禱,祈求神的庇佑,它終於蛻變成為世界性的耶路撒冷。只是,聖殿山之外的世界,和平依然遙不可及,宗教衝突的難題,依然無解。那世界族群的紛爭,幾時休?
走過耶路撒冷的歷史,日日夜夜,猶太教的拉比,依然虔誠的面對西牆懺悔禱告,猶如基督徒在聖墓教堂對神祝禱,也如同穆斯林在圓頂清真寺膜拜,他們無一不祈求神明保佑國泰民安,但神聽到了,人世間千千萬萬的禱告聲了嗎!為什麼世界和平依然求之不可得?
圓頂清真寺

哭牆

聖墓教堂內壁畫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古羅馬的萬神殿與四河噴泉廣場

古羅馬帝國時代,延續傳統,信奉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因而有萬神殿的偉大建築遺留下來,直到西元394年,狄奧多西皇帝在位,才確立了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萬神殿歷經兩百多年之後,終於變身成為基督教堂。如今,高聳的採光圓頂,裝飾著層層的花格,加上科林斯的列柱環繞形成的壁龕空間,是歷代著名人物的墓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的靈柩,教堂裡,現在難得設置有如一般教堂的坐位,可以讓前來瞻仰的人們休憩,感覺上,比起以前更加人性化了。



四河噴泉廣場是個藝文薈萃之地,隨處可見街頭藝人表演,更多的是賣畫的攤商,簡直就像露天藝廊一般的精彩,真希望有時間可以挑一幅喜愛的油彩畫帶回來。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網路媒體的社會責任,安在?

選前,不平靜的台灣社會,紛爭擾攘的選舉文化,日復一日的攪動人心,原本習於平靜的思緒,在媒體名嘴的口沫橫飛中,變的躁動不安。錯就錯在不該太留意政治動態了。

選後,一樣不得安寧,政壇上依然耳語不斷,謠言真假難分,甚麼總統的政治獻金啦,柯政猛於虎ㄚ.......,令人不勝其煩的厭煩。

電視上的新聞,日日上演的,盡是千奇百怪的爆料畫面,人際之間不可思議的糾紛衝突,習以為常的躍上媒體版面,都是網路資訊太發達惹的禍,好像大小事都會被視訊紀錄下來,上傳媒體供大家分享,結果,壞事永遠多於好事,隱惡揚善的思維,看似蕩然無存,負面新聞卻一再放送,總讓人覺得台灣人到底是怎麼了,怎麼會變得如此難堪與粗鄙,處處惹事生非?我們過去為外人所津津樂道的溫暖人情味,那個善良又正直的民風,真的不復存在了嗎?還是,嘩眾取寵與無所不用其極的媒體爆料,正在不自覺的侵蝕,扼殺台灣人本是良善的價值。事實上,本是「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文化,不應該被不斷彰顯的負面新聞所掩蓋的,是否可以期待,新聞媒體自制,不要一再混淆我們的社會價值?

為了安住浮動的心,只能藉著閱讀安頓,擺脫外在的紛擾,楊定一博士的『靜坐』〈康健出版〉一書,或許正是一帖良藥,學著靜坐與冥想的法門,得到心靈平靜,是現代人處亂世而不驚的應變之道吧,否則又如何在如此資訊爆炸,與價值錯亂的世道下存活?想想,如果可以回到古代那個完全封閉的社會,得以不聽不聞,好像也不壞。

現代人的網路成癮症與手機恐慌症,大概已經嚴重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如何擺脫,只能看個人的自覺,可以來去自如的,在氾濫的網路資訊中,擷取有益於自己的智慧養份。同時,也優遊於閱讀實體書的世界 。在享受閱讀的當下,跳脫網路的牽絆與制約,或許是現代人得以超脫外物紛擾、找回初心的一種選擇。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偉哉!世界第一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地圖館長廊

數不清的壁畫


拉斐爾室==雅典學園,圖畫正中著紅袍是柏拉圖,藍袍者是亞理斯多德

博物館出口 通往聖彼得大教堂

美侖美奐的聖彼得大教堂

主祭壇華蓋



教堂大門前的聖彼得雕像,手持耶穌交付的天國鑰匙


教堂裡的聖彼得雕像,遊客會摸他的腳趾祈求平安和保佑,尤其是夏天來的時候,會看到這裡排了長長的人龍,畢恭畢敬的等著摸他的大腳趾,信徒們的虔誠,令人無法想像


教宗的居所和辦公的地方

聖彼得廣場前的半圓形廊道,超乎想像的壯觀,280根列柱上,矗立著162座聖人雕像,是巴洛克藝術巨匠貝尼尼精心設計的建築傑作

看藝術品的極致典藏,教廷--梵諦岡,精彩無限


地板上色彩鮮明的馬賽克貼畫
二次造訪舉世聞名的梵諦岡博物館,不再像過去的來去匆匆,走馬看花,在館內也無須與陌生人摩肩擦踵,推擠前進,這應該是冬日參觀歐洲博物館的最大好處吧。可以悠遊自在的停下腳步,仔細欣賞作品,也不用擔心會被密密麻麻的身影,擋住拍照的視野;感覺上,好像把上次來訪時所遺漏掉的部分,都一一補齊了。一路上幾乎是無所不拍,因為機會實在太難得,如果是夏天的旅遊旺季,偌大的長廊怎麼可能出現空蕩蕩的場面?此時此刻,連導覽的解說員都會很樂意的、詳盡的說故事給你聽,讓你帶著滿滿的知識和藝術氣息離開。

冬日蕭瑟的義大利街頭,別具風情

另類的台灣之光--梵諦岡博物館的隨身導覽器全都是Made in Taiwan,無上光榮耶

博物館內的西斯汀小禮拜堂,內部除了正面和天蓬是大師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之外,兩側牆上則有12幅聖經的故事畫,也是當時大師級的作品

松果中庭上的金球,定點時後會自轉,看出來了嗎



酒神戴奧尼索斯

特洛伊城的祭司,勞孔父子被蛇纏死的雕像


希臘神話中的穀物女神--狄密特,因為女兒波塞芬被冥王所奪,因而,一年中只有春夏兩季,讓穀物得以生長,欣欣向榮。秋冬季節則因思女心切,無心工作,造成萬物枯萎。看看她的胸前,就可以知道她是代表多產象徵的神明吧

梵諦岡博物館--掛毯長廊上的作品,敘述主耶穌被捕時的場景--猶大之吻

梵諦岡的國徽嗎?還是,代表教宗的徽章...忘記了..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古羅馬是一言難盡的偉大

夜色中的羅馬競技場,燈火通明,原來是為了現在流行的觀光客夜拍而開燈,即便現在已經半夜十二點了,氣溫零度左右,還是有人和我們一樣傻氣,在寒風中擺pose,讓所謂的專業攝影師拍照,真的有點好笑,其實我寧願躲在飯店房間溫暖的被窩裡

冬雨中的西班牙台階廣場

夜色中的羅馬古城廢墟,顯得陰陰森森,我們一群人更像是外來的不速之客,擾亂了古人的安寧

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圓頂,是羅馬夜色裡最閃耀奪目的珍珠,只可惜我的老爺照相機,拍不出他的美麗。真的該換相機了

聖天使堡與聖天使橋,橋上的成排的天使雕像,氣勢驚人

因羅馬假期電影聞名於世的真理之口,非來讓他咬一下

羅馬時代的古廟建築--火神廟

科汀梅斯聖母堂的古樸風格內部--就是真理之口的所在教堂

世界第一大的羅馬競技場,有四層樓高,可容納五萬人的觀眾,古代的羅馬人沒有甚麼特別的娛樂,最亢奮激情的莫過於,在競技場上觀賞人獸廝殺、鮮血淋淋的實境秀。人類真實的歷史紀錄,其實就是【殘忍】兩個字可以形容,不論戰爭或數不清的屠殺......罪證確鑿。



傾盆大雨中的人民廣場,又見埃及方尖碑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食安危機與暴殄天物,何時了?反對廢五金進口台灣...

今年的台灣真的是多事之秋。食安危機連環爆,無良的毒油工廠或企業,上游波及下游生產線,就這樣一層連累一層,只要一出事,只能下架回收銷毀,看著這樣的戲碼,幾乎天天都在媒體版面上出現,真不知道今年以來台灣已經報廢了多少的原料、糕餅、泡麵與食物,應該是從塑化劑的風暴開始,至今沒有間斷過,是不是已經有幾千萬噸的食物,就因為受汙染而不得不銷毀,這種暴殄天物的惡行,不應該在台灣繼續發生的。

始終相信台灣是個有福報的寶島,惜福愛物、珍惜資源與愛護環境,一直是台灣人共同的信念。只不過,最近卻一直出現反面教材,自雜誌與媒體上還獲悉一個更令人擔憂的消息,我們的政府竟然要重新開放有毒的廢五金進口台灣,明明是20年前曾經造成環境水源嚴重汙染的廢棄物問題,現在居然要放行到台灣,究竟環保署是哪根筋壞掉了,居然同意業者去收購別的國家不要的廢棄物,肖想要把廢五金變黃金,問題是賺錢的是業者,造成的空汙水汙染與環境破壞,卻是全台灣人要一起承受。江院長的內閣可不可以幫幫忙,為後代子孫留下乾乾淨淨的台灣,而不是滿目瘡痍,環保署的專家們,可不可以有點道德良知和專業判斷,也聽聽社會大眾與環保團體的聲音,好嗎?不要讓美麗的台灣,在執政黨手中變成生態的墳場,不要趁混亂中,偷偷的給旣得利益者,大開方便之門,究竟如何才能喚醒社會大眾重視這個危機?江院長真的認為開放廢五金進口的政策,對台灣的環境沒有危害嗎?一個榮化,一個日月光,一個廢油毒油問題,都已經把台灣搞得焦頭爛額,人仰馬翻,天無寧日,真的還要來一個廢五金的後遺症嗎?真不知道政府在想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