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里斯本--貝倫塔+航海紀念碑




里斯本海岸港口區附近的-發現者建念碑建於1960年,以葡萄牙亨利王子率領航海家們遠征未知世界的昂揚氣勢為主軸,建造了50公尺高的地標,據說這裡就是15世紀末航海家達伽馬揚帆出海處;附近有一座傑洛尼莫修道院,也是為了紀念達伽馬1499年成功返航而建造,目前保有麥哲倫的靈柩。海岸盡頭是太古斯河畔的貝倫塔,1521年修建屬於文藝復興風格,同為聯合國的世界遺產。

歐洲大陸極西點--洛可岬



葡萄牙的洛可岬居然是比大不列顛群島更西邊的歐洲極西點,遠遠望去真像一隻動物趴在海面上,有點神似貓鼻頭的景象,不過,墾丁的貓鼻頭其實更美更壯觀,15世紀末的葡萄牙捷足先登發現了到達亞洲的新航路,果然是佔了地利之便啊!

葡萄牙--仙達鎮





2002年的葡萄牙之旅,只能算是驚鴻一瞥吧;那一趟的旅程主要以西班牙為重心,因此在葡萄牙的日子真是少之又少...但是,仙達鎮-或者稱為-辛特拉城卻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這個自713
-1147年被北非伊斯蘭-摩爾人統治古城鎮,真是美極了;沿著小山丘建造的古樸又鮮豔的房舍..裝飾著彩繪的瓷磚畫,怎麼看都像藝術品,街道上的藝品店到處都掛滿彩繪瓷磚,和充滿民俗味道的手工織品,都是值得帶回家的紀念品;小巷弄裏的露天咖啡館可品嘗道地的葡式蛋塔和甜點,真的是*甜到不行*,在人煙稀疏的石版路上東走西逛的真是愜意,小城中心矗立著兩座圓錐形煙囪的是帕索-雷阿爾宮殿,大約建於1385年,後來長期作為王室的夏宮之用,此外,還有8世紀摩爾人所建造的碉堡..這裡的建築呈現多元融合的特色,除了受摩爾人伊斯蘭文化影響之外,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潮也表現在此地的建築上,真的很精采!

里斯本主教大教堂+達伽馬的墓


1497年-1498年達伽馬繼狄亞士發現好望角之後率先抵達印度,發現了到達亞洲的新航路,雖然比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時間稍晚...但是,葡萄牙人東來依然創下最早抵達印度、中國和日本的記錄...開啟了航海時代的新紀元。
在里斯本的主教大教堂裏,進門的左側就安放著達伽馬的靈柩,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


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UNESCO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帕坦

加德滿都谷地有七處寺廟和皇宮,在1979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另外,1984年喜瑪拉雅山區的國家公和奇旺野生國家公園被列入自然遺產;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可惜的是尼泊爾國內政局並不穩定,共黨叛軍與政府之間打打停停,民主進程非常緩慢,也造成經濟相對落後;在尼泊爾旅遊偶爾會遇到非常狀況,例如..宵禁或炸彈..示威遊行..交通管制的不便..等狀況,除了炸彈直接攻擊之外,我們全都遇到了;另外,水土不服,腸胃不適...一行人16個居然12個都中獎了,有夠厲害吧!


帕坦舊城--黃金寺廟







Patan-帕坦


右圖- 德古塔雷珠廟前--立著希迪納辛國王石像柱
右下圖--葛魯達神鷹-石柱








尼泊爾人口最多的種族是尼瓦族人,過去曾經在帕坦建立獨立王國,因此造就了帕坦獨特的建築與工藝技術,現在還遺留有阿育王時代--西元前3世紀的四座佛塔,多重式的屋頂加上紅磚建造的多層基座是典型的傳統尼瓦式的廟宇,在此地至少有55座,都是歷史悠久的古建築,雕刻細膩的樑柱與窗櫺能夠經得起歲月摧殘還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啊!
白色八角的石造建築是*錫卡拉式*的克里希那廟,屬於北印度的建築風格。克里希那是印度教保護神--毘濕奴的化身之一